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接送机也会踩雷…旅游旺季挑战RP与体验异常pt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9 21: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上次故事说道,笔者在一个7月旺季的洛杉矶,以RP守恒的方式遭遇了机票和酒店的异常和退改签流程;

今次就是旺季系列的最终章了,讲述两个接送机环节遭遇的小插曲,其中一个就是接上次的行程


选题背景



不得不说,在疫情环绕的大背景下,旅游行业有各种“不可抗力”和“突发事件”,似乎各种坎坷奇葩的事情都能发生,相比之下笔者的故事只是平常年代的一点水花罢了

不过,本着回顾记录的心态,还是想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和购买决策,以及最终体验,然后感叹一下世事无常


笔者对接送机的定位


作为一个曾经满世界跑追演唱会的人,笔者在自费预定接送机这种消费场景下,大概就是拼多多说的那种,三四五线需求的用户

如果真的定了接送机,那一定是因为实在没有什么选择了(因公出差的接送机,感觉都花在印度和成都上面了)

讨论接送机之前,笔者先跟读者委婉提示一下,除了接送机,供给侧其实还有:

  • 机场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

  • 现场叫车和出租车

  • 专业的车行 vs 个人车主接单


当时的市场情况


机场基建:本篇讨论的两个美国大都会的机场ORDDFW,基本还是有轨道交通的,再不济也能像LAX那样有摆渡车送你到最近的地铁站


消费习惯:与有限的与游客、留学生还有当地居民的沟通,直观感受是有车比例太高,几小时的车程都不一定想坐飞机,如果要临时赶飞机又不能坐地铁,不是朋友送就是直接打车(包括叫uber和lyft等网约车)


供给侧:由于上述的消费习惯,除了一些旅游城市会有非常专业的包车公司与车行以外,很多碎片化的接送机需求基本是on demand完成的,因而呈现出大部分是个人车主的感觉(那时候的网约车,好像还不能预约接送机),反倒是笔者带着国内的“专车”思维模式去国内OTA,订到的都是华人组织的定向客源生意


市场价位:笔者在美国定了两次跨州的接送机,都是为了追第二天早班机;

1-1.5h行程预算通常在USD100-150之间,最高时相当于uberlyft1.2-1.5倍价格。

别看数字不低,相对于换一个城市搭飞机的差价或者时刻间的差价,还是足够划算的,花钱买安心,万一临时叫不到车就gg(瞎花钱的时代眼泪)


笔者按:只要结合一下美国的人工成本,预定接送机的价格通常都是劝退的

(基本是比网约车无溢价的时候要贵,也许这就是平衡态吧)


第一场送机 Milwaukee – Chicago

上一幕:故事接上7月旺季的pt3(传送门1),笔者刚刚坐完达美航空的SNA-MSP-MKE(传送门2),从美西到达中部锈带地区,并成功追完了一场P!nk的演唱会北美首发场

笔者的处境:从Midwest转机回国,需要衔接jfk的中午时刻,ORD-JFK的国内头等比MKE-JFK同样的经济舱早班时刻还便宜了接近USD200,于是一个自我合理化的决策便是在MKE过夜然后一大早赶到ORD坐早班机

关于MKE,ORD,JFK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参考此图(建议横屏观看,相对于纽约的距离,MKE和ORD简直是挨着的)

用国内观众熟悉的地理位置类比,相当于笔者在仙桃看完演唱会,第二天去武汉黄陂机场赶早班机(大雾)

购买流程:笔者没有去google或者其他外网搜索airport transfer,选择了直接国内OTA找可预订选项。

果然一个个价格都很吓人,但是不知为什么,携程和去哪儿当时应该都在大力推广海外专车业务,其中接送机又有一个显著的入口。

一顿搜索操作下来,他们都能支持基本的跨城区接送机,而且看报价和车行信息几乎一模一样,应该是共享了一套数据。

最后一刻的决策,只因笔者正好在去哪儿还有现金红包,那就这里订好了,4AM出发赶6:30AM的飞机,路线大概如图所示

Unfortunately, 去哪儿似乎不喜欢给用户发邮件,很多记录都找不到了,依稀记得出行前一周左右,应该是通过短信推送了司机的联系方式,是住在芝加哥的华人的微信,然后加好友二次确认了一些时间地点信息,一切看起来都很ok


当然嘛,问题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发生……


第二天凌晨……

笔者4AM心惊肉跳的从高速公路旁的motel惊醒,然后快速check out开始等车,并联系司机。几通微信下来没有回应,只好打电话了,司机也是一脸懵逼睡眼惺忪,啊,难道不是下午四点吗?

这…

笔者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司机人在芝加哥,车开过来估计都1个小时了,又要开始快速决策了,而且要当机立断,连客服都没法依靠;

  • A)如果选择跟司机继续扯皮让他们安排出人出车(个人司机不是车队,木有这种资源),大概率会直接误掉后面三个航班,然后改签费用每一程USD200+起,死路一条

  • B)如果选择找平台申诉,然后要求退款赔偿和重新派车,以这个跨时区的沟通效率估计没有1h也不会有任何结果,而且重新派车的流程体验同A

  • C)先想办法离开Milwaukee这个公共交通资源匮乏的地方,一切以赶上ORD早班机为目标,跟司机的事情可以再议

(最终当然是选C了,笔者跟司机达成了和解协议,不撤单不差评,下次去芝加哥送一次免费接机,还真的兑现了,不幸中的万幸。顺便告诉你,很多平台服务类的好评,真是爱信不信)


笔者在4AM搭了两次lyft,第一个黑哥哥坚决不同意出城,于是把我丢到了MKE机场,好在机场打车很方便;

第二次是一个华人小哥,在极有诚意的直线狂奔下总算是按时到达ORD,并且笔者依靠手机浏览器提前check-in直接last-minute到达闸口登机(sky priority大法全程优先)

看看这账单,血与泪的教训


扪心自问:多花钱为了求安心,结果还是现场打车心惊肉跳。除了司机搞错时间,和荒郊野外凌晨打车跨城赶飞机以外,似乎没什么毛病,到底哪里不对呢?


笔者按:首先,旅游行业是人服务的行业,是人就会出错

为什么那么多预定都需要二次确认,就是因为线上的确认到线下交易真正发生,会有很多可能的变数,一旦这个环节沟通传递不畅,可能会有很多后果。

有些中间商拿佣金很积极,但是衔接服务者和消费者的能力做得不到位,最后还是自砸口碑招牌啊(这次很明显笔者也放水了)


当然,笔者也不认为每个消费者都会有动力甚至义务,去跟服务的最终提供方(本例里的司机)反复确认细节,这是属于平台和服务商的主动工作流程,做多一分不嫌多,就怕关键时刻掉链子,微信都拿到了还弄成这样,算了还是怪我吧。


最后,部分有“地接”能力的旅行社,是能给消费者和平台提供更多价值的,消费者可能是真的会有现场处理临时问题的需要,甚至愿意付出一点溢价获得品牌信任和服务质量。

(但是在追求绝对性价比标品的消费者面前,谁便宜谁就香,这个结论可能不成立)


第二场送机 Oklahoma – Dallas


背景:这是一个激情四射的9月,笔者在美国南部追了两场乡村音乐演出,其中一场在盛产乡村天后的Oklahoma的边陲,距离德州的Dallas,也就是AA老巢DFW机场大概1.5h的车距。

本场演出来自堪萨斯的乡村vocaldiva,老当益壮recklessMartina McBride阿姨!

同样地,笔者是要赶一个AA的早班飞机DFW-LAX,衔接回国航班,不同点是笔者想要在DFW附近过夜,于是需要演出结束10PM就飙车回到机场酒店,如果滞留在Oklahoma第二天早上可能真的是连车都叫不到。

可以感受一下从OKLDFW再到LAX的相对距离,建议横屏

购买流程:由于并不存在一个接送机服务商可以把我真的送到机场酒店,而且基本都要我写航班号,我只好随便找了一个1AM的红眼航班,然后把目的地设为DFW机场,开始了跨州线路搜索。

线路大致如图所示,1.5h略长但DFW出发最经济

类比到国内大概是从英德回白云机场的距离吧

又是一顿搜索,这种极度冷门的数据,只有携程还能貌似正常的解析出美国村里的地址,并且提供有效的车型和报价。

再定睛一看,咦这不是皇包车嘛(那时候已经很有名了),还是华人司机中文服务呢(nice to have的条件啦),看起来可以下单了。


理论上,笔者也可以去类似于去哪儿店铺,天猫旗舰店,或者他们家官网和app,搜索完全一样的线路和服务,说不定会更便宜呢,但是理智阻止了我

  • 携程笔者可以一个月打开几次,而装一个新的app甚至只是注册一个账号,好烦的说(那时候小程序概念还没有火)

  • 不得不说那个时候其他几个平台,流量入口和上层漏斗实在是太烂了,别说接送机地址点对点了,你要搜索稍微冷门一点的美国二线城市都能被气死,明明是可以提供这种能力的服务商,为什么只有携程可以流程这么顺,要么是基本功的差距,要么是东南亚热门线路一口价包车太赚钱了顾不过来呵呵(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

  • 真的出了订单问题,我更愿意跟专业的客服沟通,而且携程的平台和赔付能力我是有信心的(相比于某平台的小二你懂的,with respect)

  • 最后,笔者的心智被携程的海外专车首单超大力度满减优惠击溃,好像是满900还是1000减了300,碰巧笔者就是有这么大的单,简直是精准扶贫社区送温暖了,买它


出行前一天,笔者收到了短信加电话的联系确认,也跟司机再次确认好了见面时间地点,电话里是一口京腔的华人,还有“感谢您预订皇包车的服务,我是您的司导”这种相当范式的问候语(没有贬义)

啊,果然是包车平台整合过的服务资源,连流程要素都齐全一些呢,有点感人。

笔者在10:30PM如约坐上了司机的车,没想到前排竟然是两口子一起来接的私家车,虽然有点奇怪,我们还是开始了唠嗑(笔者那时候还不在旅游行业)


“达拉斯应该是个华人不太多的地方吧,都没有国内航司直飞,你们也能经常收到国内客户的预定?”

“啊,我们其实是在网上看到有送机需求,就过来接单了。”

“咦,你们会有专门的包车公司给你们派单嘛?”

“就是在craigslist上面有人发布任务,我们住在附近就接了这个活儿。”


。。。。。。


笔者的三观被重塑了,脑海里复现了杨幂拿着大喇叭的狂喊: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


笔者按:皇包车应该在洛杉矶这样的华人聚集区是有地接的,但是有些城市的单量和规模早期撑不起来,但是有单就要接。

没想到早期开拓市场,人生地不熟的,还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分发接送机需求!

美国本土市场也是太大了,这样层层转包下来肯定克扣不少


(后来分时租车或者顺风车等差异化竞品,线上化也越来越高调,例如blablacar之类的,你说它是垂直版的58同城,或者细分版的网约车平台都行)


最终,笔者在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提醒司机,我要去的是机场酒店不是机场,好在这没什么大问题,顺利抵达目的地,至此行程结束五星好评素质三连。


后记



接送机的市场仍然很大,笔者只是以自己的视角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也许某些观点与行业实际还有些距离,并没有想要冒犯任何旅游同业者的意思呢(we love everybody)

换一个地方,接送机的玩法和玩家可能就又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再分享其他接送机体验案例吧,to be continued

  • 广州:工作日下班就撤,送来的接机延误也要等

  • 香港:1h buffer接机追演唱会,计划不通

  • 马来西亚云顶:在违和感中顺利成行两次

  • 意大利西西里:预定艰难但体验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