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青岛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百年老港再启航,青岛邮轮母港开工”。早晨翻看各种媒体的报道,不禁写下一段话——
犹记得一位四方机厂的老人坐在对面,说,别看我们这块地荒了,整理一下,马上就能制造无人机;地底下,我们持续投入了几十年,后来这些人根本不明白……
不知道老爷子的底气何来,但从他的言语里,总觉得这片土地隐藏着高端制造业的曙光。
以百年工业带为基础发展智能制造业,看起来更浑然天成;这些行业,已经可以不伤及景观,不影响文旅,而且可是擦拭青岛留存完好的百年工业带光亮,可以促动城市的科技与教育的发展;而在自贸区的优势下,立足东亚,连通日韩,是很稳健的产业策略。
青岛虽然面朝大海,但一直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被农耕文明主导,这是不争的事实。
面向大海,有产业格局是好事,但在市区东部搞好吗?在西海岸新区搞好吗?那里码头现成,有高空置率的写字楼,也有已经规模化了的服务业。
别贸然搭上这片老城的历史。
别贸然让真正有世界工业遗产价值的百年现代工业带,一去不复返。
中午来办公室翻阅画册,翻到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为法国北部海滨城市勒阿弗尔设计的班斯万国码头游泳池(这位建筑师在青岛西海岸设计的一座美术馆还在施工中)。而其中的一张外景照片,让我看到了法国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勒阿弗尔的码头情形。顺着这条线索,查询这座港口城市的建筑设计,又看到了由法国AI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船舶学校,学校矗立于空旷的码头上,深色的铝板让建筑清丽的身影异常明晰,建筑底部有一抹透明大玻璃材质,到了夜晚,如同灯笼般释放出光亮。这座船舶学校,让人可以“脑补”青岛港湾学校和四方机厂技校。
法国旅游发展署在此前发布的一条推送中,把勒阿弗尔称作是“现代与艺术结合的港口城市”,文中说克洛德•莫奈正是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创作出了《印象·日出》。
城市相关资料里说,勒阿弗尔是一座战后新生的城市,规划设计团队在保留法国传统建筑精华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技术成果,将勒阿弗尔建成了一座现代化都市。多种建筑材料的运用,使市容在色彩和效果上显得更加绚丽;2005年,系列城市设计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目前青岛正在孜孜以求的,2019年初还专门成立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然而,就是这样一种背景下,青岛的百年四方机厂旧址,和百年青岛港将走上被彻底改造的路途。
高楼林立的“高强”式设计,将以“中车智慧港”的名义和“邮轮母港片区”的名义,雄起于青岛的“后海”之侧,后者更将分列为“乐海坊、探海坊、尚海坊、通海坊、居海坊”五大片区。
一位关心青岛的规划学者在转发我的微博后写了一段话:“老城复兴类的、修建层面的重点片区规划,规划师千万不能沿着为高周转房地产服务的惯性路线行事,否则不久之后就会被人指着鼻子,比如青岛德占时期的百年小港和海关后片区;也不要一滨水更新就狗岛(Isle of Dogs)、金丝雀码头的高强模式,至少可以加个布鲁克林滨水模式,我就帮到这了……”
他说的布鲁克林滨水公园,由W建筑及景观设计公司设计完成,设计师的愿景是通过此公园的建立强化民 众充分利用水边公共空间,形成当地人与环境之间的持久联系。
很喜欢介绍这个项目的标题,叫“一种新纽约传统的演变”。
我亦曾于去年10月3日后持续了月余的“反对百年四方机车旧址过度商业开发”。在所写的系列文字中,提出要珍惜百年四方机厂旧址的“世界性因素”。铭记它是现代工业文明在东方延展和存续,是因“殖民”而生成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提醒切莫矮化为青岛市一片有工业特色的商住片区。
此间《若把后海作蓝海》一文中提出:较之于作为青岛现代工业圣地的四方机厂,青岛港更应该在功能转型的过程中适度地还港 于民,还海 于民。
不难看清,从青岛火车站、会通青岛港至四方机车至青纺机械厂,再到国棉五厂、国棉六厂旧址,这种侥幸存在、延绵了十几公里的百年工业带,已成为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绝佳“历史孤本”,他们没有快速地消亡于“腾笼换鸟”的旧城改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城市中心的东移。
在老城作新的产业升级,以激活历史城区的沉闷,本来无可厚非;用邮轮母港开拓一下青岛人的海洋意识,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若以彻底覆盖百年历史遗存的方式,以高强式地规划占领“后海”,的确潜藏着危机。
这无异于用一种世界性的产业想象,消灭已然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前者是期待的思绪,而后者却是时间和生命落下的尘灰,是一座城市已浑然而成的产业根脉。而在这条根脉上往智能领域作升级可能更轻车熟路;悖离基础作飞升性的规划引导,或许风险重重。
邮轮产业的基础,其实在青岛也早已布下。从八大峡到奥帆基地,再到银海大世界,料想可以容纳下不少数量的邮轮。不足够,还可以往崂山、西海岸新区延伸,何至于一定要“再造”“后海”?而眼下的“时尚市南”,已面临着产业的空心化,让邮轮顺应市南区高端服务业的基础、和已然稀薄的金融业基础,不也是雪中送炭吗?
过去的十年间,青岛的写字楼空置率已由2009年的20万平方米,上升到2019年的305万平方米,在“后海”再增益如此多的商混空间,其困境或可以想见。
谁都明白大开发量的基建,并不都是以信息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基建”,规模化撬动GDP的同时,充分勾连区域的产业线索和历史动能,尊重该区域已有的历史风貌,改善区域人居的生活环境,或许是更负责任的选择。
在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眼下通过规划的还只是邮轮母港的启动片区——乐海坊部分,余下更为“高强”的“四坊四片”,还未进入规划公示阶段。“历史”尚有体温,惟愿它还更充分的 反思中存活下去。
写到这里,回头再看看勒阿弗尔万国码头游泳池照片中的泳客,尤为觉得,那些欢乐的身影,才是这座城市最美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