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四海,应为俗语,类似说法,汉代即有。譬如:
《汉书》卷七十《陈汤传》:今延寿、汤睹便宜,乘时利,结城郭诸国,擅兴师矫制而征之,赖天地宗庙之灵,诛讨郅支单于,斩获其首,……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臧,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为国除残,兵革之原息,边竟(境)得以安。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一《箕山操》:于是许由名布四海。
南北朝又有名闻四海:
《庾子山集》卷十四《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辛威)来朝建章,则天子降席;出游戚里,则群公下阶。是以行满天地,名闻四海。”
唐代又有名盖四海、名播四海:
唐·房玄龄等 《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唐·房玄龄等 《晋书》卷五十四 《陆机传》:“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宋代,更有名震四海、名流四海、名超四海、名满四海、名传四海等诸多说法。
元代,有了名扬四海的说法。
元·关汉卿《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第五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