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方言与景点(音频)|吴佳:历史的痕迹:营山陡坑石刻(四川南充营山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历史的痕迹

     ——陡坑石刻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急。

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


陡坑石刻


石刻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作者将想要传达的信息刊刻在石头上,比起其它书写材料,石刻更具有易于保留的特点。一方面说明了作者想要尽可能长地保留住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某种段时间不易更改的权威。石刻能够产生和发展还需要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状况。营山地处四川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与渠江之间的分水脊之上。加上风雨的洗礼,裸露的岩石较多,这为石刻的出现提供了契机。由于受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诸多影响,这里经常发生干旱。自明清以来,曾遭受大旱三百余次,故有“十年九旱”之说。大旱之后,常又发生洪涝,形成旱涝交错,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


陡坑石刻



由于地势落差较大,陡坑也是修建水电站的良好选址。1965年1月,陡坑水电站全面竣工。就在水电站附近的一块石壁上,镌刻着清末出现两次大旱灾的史实。此石刻虽将近百年风雨侵蚀,但字迹清晰可辩。大概是如下内容:“光绪甲辰五月中旬,旱既太甚,禾枯可焚。百般祈祷效无一分,群说有验昔年陡坑,道光四年旱亦绝伦,众用水车车水未旬,忽有大龟水上现形,是夜滂沱大慰苍生。今同昔旱故事,奉行立坛祷雨,四境绅衿车十余架,观数千人。惟冀冯夷旱降厥,灵若慰民,望万户沾恩果,于次日霖雨如倾,因此志文以示众生。清光绪三十年五月廿四日四境。”



陡坑石刻




石刻上叙述的祈雨场景和方式无疑是被作者夸大甚至神化了。但是在农耕社会中,靠天吃饭也是他们最朴素的生存方式。也彰示出了当时当地人对大自然的敬畏。陡坑电站竣工后,沿江164个电灌站,极大地解决了旱季农民缺水问题。石刻变成了水电站旁的一道景致,石刻下的流水反复冲刷时间的记忆,早已没人记得此处曾经旱涝泛滥,民不聊生。但石刻却一直记得,它与时间融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融化成为一方水土的文化象征。



- 完 -

文字、音频 | 吴佳

图片 | 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 | 吴佳

   本期审读 | 曾如意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相关链接】

方言与书院文化(音频)|吴佳:云腾凤翔翰墨香 (四川营山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宋城林:巴人遗址——神龙山(四川广安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 方舒雅:高山上的世外桃源——大雁岭(四川宜宾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