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托数字资源要素集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青浦提出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简言之,这就是一条以数字经济为本源,通过各类园区节点和产业链贯通,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数字创新发展带。从工作层面看,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
首先,在规划上,加强统筹推动。我们制定了全区规划纲要和行动方案,一共分成数字基础设施、园区提质、产业链打造等12个专项行动。依托G50沪渝高速主干廊道,从东到西布局了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园、青浦新城数字智造产业社区、西岑科创中心等空间载体,构建了研发、生产、贸易、服务、应用场景全链条的数字经济主阵地。政策层面来看,我们先后出台集成电路、“智改数转”、创投基金等一批专项政策,再叠加“大张江”“大虹桥”政策红包,每年扶持资金都超10亿元。
其次,在产业上,突出主导带动。也就是说更加强调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比如,集成电路聚焦研发设计和封装测试领域,集聚了华为海思、宏茂等重点企业25家,上半年营收增长47%。比如,作为国家空间地理信息发展的重要载体,北斗园区在高精度融合导航技术领域,集聚了华测、普适等企业719家,上半年税收增长超过80%。再如,数字智造集中发力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集聚了斯伦贝谢、真兰仪表等重点企业300余家。
同时,对传统的商贸服务业也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比如青浦的快递物流营收占全国比重15%,我们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推动快递物流一头向数字供应链延伸、一头向数字物流装备拓展。近年来我们还大力发展数字人力资源、数字广告、数字娱乐等,这些数字技术和现代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也进一步“聚木成林”形成规模。
最后,在生态上,注重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要有好的创新生态。目前,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已落户青浦,并将打造三大新工科顶尖学院,华为设立“大数字”创新实验室,上海数据集团新成立就落户在青浦,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加快建设,可以说,数字创新的资源不断“扩围出圈”。从人才端来看,我们持续优化“青峰”人才政策,“十四五”以来人才落户4265人。当然,生态发展最核心的还是企业的主体作用,目前青浦已集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市高新技术企业1016家,市场主体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
数字化的发展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下一步,我们将紧扣数字干线品牌,持续发力新基建、拓展新赛道、培育新场景,为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