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飞行】美联航777-200ER——此去不经年,后会终有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4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民航上第一款完成越太平洋沿程飞行的双发民航客机,波音777-200ER在刚刚投入运营的上世纪90年代的确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款飞机也汇集了当时民航领域的诸多科技精粹。时过境迁,随着越来越多更先进机型的出现,早已显得有些过时的772ER已经渐渐消失在了很多航司的机队中。去年夏天前往芝加哥,我终于有机会打卡了美联航的772ER,第一次进驾驶舱参观、和机长谈笑风生,以及时差原因带来的出发前到达至今都令人印象深刻。一年后,在这个疫情形势尚不明朗的夏天,回忆起这两趟飞行,却又总是让人百感交集。


作为国际主流知名航空公司之一,美联航的官网和官方APP还是相对靠谱的,无论是订票、选座值机还是航班查询,如果是个人出行购票,官网和APP肯定是首选。这两趟航班是由夏令营组织方统一订票的,因此票价和其他一些细节也就不得而知了。


航班信息:

去程:UA836 上海浦东-芝加哥奥黑尔 

15:25 (GMT+8) - 16:15 (GMT-5)

回程:UA835 芝加哥奥黑尔-上海浦东

10:00 (GMT-5) - 13:35 +1天(GMT+8)


(上)


从杭州去浦东机场我选择的是高铁+地铁,只要你的行李没有多到离谱,理论上这就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由于要提前与团里的其他成员会合,我中午12点左右就到达了浦东机场,此时值机柜台却已经人满为患。下午的时间段美联航有前往旧金山、芝加哥和纽瓦克的多个航班,加之正值暑假旺季,人多其实也不足为奇。但这么多的人,值机柜台却没有全部开起来,倒是一件非常迷惑的事情,似乎这拥挤的场面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团体票无法提前线上值机,只能到柜台后办理,座位也已经被统一安排,想换座位就只能上飞机之后在团内进行调整。

机场内景及值机柜台

颜值并不在线的登机牌,登机前还被地勤撕了半张


等全团托运完行李并出关,距离登机还剩下将近一个小时。既不是两舱也不是高级会员,休息室就没有了,只能自己想办法吃午饭。最后选择了登机口附近的康师傅牛肉面,面的味道差强人意,在机场也可以算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吃完饭航站楼里走一走看看飞机,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浦东T2航站楼的视野相对坑爹的T1要好得多。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枢纽机场,PVG的航点遍布全球,航司数量和机型种类也非常多。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的背景下,很多航司都被迫减班甚至停航,其中的墨西哥航空更是已于近日申请了破产保护。不知道PVG何时才能恢复这种门庭若市的景象,但至少今年夏天,这样热闹的情景只能停留在影像记忆中了。

午饭,牛肉面+沙拉+肥宅快乐水的套餐组合

即将搭乘的美联航777-200ER

滑翔机航空787-9

美联航787-9

马来西亚航空A330-300

北欧航空5APU

新加坡航空777-300ER

越南航空A350-900

墨西哥航空787-8

新西兰航空787-9

阿提哈德航空787-10

菲律宾航空A321


大约提前半小时开始登机。当日航班机型为波音777-200ER,注册号N228UA,机龄17.4年。顺带一说,美联航的772ER分两种,注册号后两位为UA的飞机是当年美联航自己的订单,使用普惠4090引擎且机龄普遍较老;注册号后两位为数字的飞机则是从美国大陆航空“过继”而来的,使用著名的GE90引擎,机龄也相对新一些。说“过继”其实也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当年实际上是大陆航空并购了美联航,但最终却保留了“美联航”这一知名度更高的品牌,飞机涂装也是沿用自大陆航空。

飞机各角度特写,涂在机头下方的“777-200"颇为滑稽

装卸行李中

廊桥登机好评(去纽瓦克的那架美联航被分配到了远机位)


美联航是波音777系列的启动用户之一,至今仍运营着相当数量的旧款777-200和777-200ER。虽然这批777的机龄大都已经超过20年,但至少到此次疫情开始之前,美联航还并不打算让它们退役。从去年年初开始,美联航还逐步推进了这些飞机的改舱工作,再续十年不是梦。执行当日航班的N228UA就是改舱后的新客舱布局,经济舱被改成了3-4-3高密度布局,被很多航空爱好者戏称为“沙丁鱼罐头”。

作为执行洲际远程航班的飞机,座位间距却并不理想,不算太高的我膝盖已经几乎顶到前排座位,这样的座位间距甚至已经被全日空的支线飞机冲8秒杀。经济舱前几排的Economy Plus座位间距稍大一些,可以用现金或里程兑换,但性价比似乎并不高。wifi基本是美系航司的标配,但和国内航司不同的是美联航的wifi是有偿使用的,没记错的话去程是全程19.9美元。价格倒是勉强可以接受,但需要用指定的信用卡支付,由于没有信用卡我的wifi购买计划最终告吹。

翻新后的客舱及座椅

wifi是标配,不过要收费使用

安全须知,772和772ER是共用的


和团里的成员沟通后调整到了过道座位,然后找到附近一位空乘递flight log。相比国内的航司,欧美乘务组对flight log可以说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稍作沟通就能说明白。随后机长在广播中表示,这次航班恰逢顺风,故预计飞行时间大约12小时40分钟——由于时差原因,飞行时间在13小时以内就意味着可以“出发前到达”。由于和电影《蜘蛛侠:英雄远征》的合作关系,美联航也上线了“蜘蛛侠英雄远征×美联航”的联名款安全演示,相比大韩航空那个与某人气男团联名的安全演示,个人感觉美联航这个联名款安全演示要自然很多。

安全演示,多种族出镜算是美国的政治正确


在延误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获准起飞。平飞后距离发晚餐还有一段时间,就先去转了转整个客舱,乘务员们正在后舱的厨房里准备晚餐。上座率还算可观,除了要额外加钱的第一排,几乎少有空座位。客舱翻新过后的机上娱乐系统和座椅已经换成了最新款,加上美国航司一贯给力的飞机维护,很难想象这是一架机龄已经接近20年的老飞机。

远机位另一架去纽瓦克的美联航772ER

前后两段客舱全景

777舱门和下面巨大的滑梯包

非常干净的洗手间


逛完客舱回来飞机已经飞临日本上空,填了一下美国入境卡,也到了晚餐时间。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航司的中美航线一般都会发三次餐食,包括两顿正餐和一顿点心或夜宵。晚餐我选择了土豆泥配鸡肉,除去标配的正餐和饮料,还发了一小罐味道不错的巧克力布丁。比起一些国内航司,美联航的晚餐看起来似乎让人更有食欲,但餐食的量根本无法吃饱,还好是两点多吃的午饭,晚餐少吃一点对影响也不是太大。

餐车经过时的抓拍,饮料的选项还挺丰富

晚餐,比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吃完饭自然是要看看升级后的娱乐系统。新款娱乐系统相比之前旧款的(下篇会讲),在清晰度和流畅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触摸屏的反应也更为灵敏。其实我并非电影爱好者,除了飞行地图我对娱乐系统的内容一般也不怎么感兴趣,但这一次我倒是看了好久美联航出品的航司幕后花絮纪录片《Big Metal Bird》——对于飞行爱好者来说最大的亮点也莫过于此。虽然娱乐系统里的中文有机翻的嫌疑,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看得出来美联航还是认真在做机上娱乐系统的。

飞行地图,清晰度好评

航司及航空联盟相关介绍


时间来到北京时间晚上十点多,这么早睡觉是不可能睡觉的,于是开了一把实况足球的欧冠模式。说起来也很奇葩,我至今都还在玩实况2011,私认为实况2011就是实况足球的巅峰之作,随着柯乐美拥有版权的联赛越来越少,新版实况的游戏体验也是每况愈下。刚打到小组出线,就到了派发了夜宵的环节,这次的夜宵是传说中的火鸡三明治。与其说是三明治,不如说更像国航秘制小汉(憨)堡,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令人疑惑的夜宵,反而是餐巾纸和纸杯成了亮点


吃完夜宵刷了几集《空中浩劫》,正准备睡觉,空乘过来告知机长邀请我在落地之后参观驾驶舱。于是趁着去后舱厨房拿矿泉水的机会,我也找机会和乘务组聊了一会儿。其实空嫂们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少言寡语,相比国内航司的年轻空乘,她们的经历普遍更为丰富,遇到爱好飞行的旅客她们也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飞行故事。乘务员Karen Brown让我印象尤其深刻,90年代初她作为波音777验证飞行小组的一员全程参与了777机型的ETOPS验证飞行,在她为我写的flight log留言中也非常自豪地提到了这段经历。而另一位乘务员则曾在DC-10、747SP、747-400等多种机型上工作过,她和1989年苏城空难的英雄飞行员丹尼·费奇及其家人是朋友,还一起吃过饭。闲聊间天已经亮了,飞机来到了加拿大上空,由于之后要派发第二顿正餐,乘务组又开始了他们的忙碌。

两位乘务员,右边是Karen Brown

飞过黑夜,迎来黎明

飞跃密西西比河

第二顿正餐(应该是按美国中部时间发的午饭?)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降落前得知,公务舱还有空位,乘务组商量了一下决定邀请我坐到公务舱去以便于落地后参观驾驶舱。跟随乘务员穿过整架飞机来到了最前面,公务舱的乘务员在前舱迎接我并送还我的flight log,机长还一并送了我杰普逊航图和全套的飞行计划。


公务舱部分细节

非常走心的flight log

杰普逊航图和全套的飞行计划



落地芝加哥。最后航班用时12小时48分钟,还真做到了出发前到达,奇妙的时间增加了。拥有8条跑道的芝加哥奥黑尔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之一,此次落地后滑行至航站楼的时间也达到了45分钟,中途也多次停下来为过路的飞机让道。随后的驾驶舱参观中,有幸遇见了一位从747-400机型转业而来的机长,在交谈中他毫不掩饰对747机型的赞美与留恋之情,同为747机型的粉丝也让我们有了更多共同语言。

奇妙的时间增加了!

即将落地芝加哥

到达滑行中,停机坪杂图一组

驾驶舱

驾驶舱视角看航站楼


芝加哥机场的国际到港航班统一停在T5航站楼清关,入关非常顺利,没有出现想象中排长队的情况。搭乘大巴车离开了机场,行驶在芝加哥的公路上,这“最长的一天”才刚到傍晚。
你好,芝加哥!


(下)

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出发返程,连夜前往芝加哥奥黑尔机场,组织方为我们安排了豪华大巴。在国内,圣路易斯到芝加哥的距离乘坐火车或高铁是再合适不过了,但美国人的字典里似乎就没有“火车”这个词,开车是他们更常用的出行方式。事实上,得益于发达的公路网络和沿线完善的配套设施,在美国长途公路出行的体验并不差。茫茫夜色中沿着著名的66号公路一路向北,见证了66号公路的日出,最终在清晨六点多到达机场。
66号公路的日出
刚起飞的另一架美联航772ER


上篇有提到,芝加哥的国际到港航班统一在T5航站楼清关,之后飞机会被拖往后续航班所在的航站楼。美联航的国际出发在T1航站楼,挥别组织方的美国朋友和另一波稍后搭乘海航飞回北京的团友,我们将首先登上回国的航班。经过沟通地勤为团队旅客单独开了一个柜台,值机和托运也很快搞定,几乎没怎么耽误时间。反而是出关和安检的时候由于旅客太多排起了长队,给人ORD超负荷运转的感觉,看了一下网上的评论,似乎这也是飞客们吐槽的热点之一。

ORD机场外景

美联航托运柜台

登机牌,和来的时候基本差不多


作为ORD的地主之一,T1航站楼基本属于美联航专属,飞机也都是美联航的。可能是由于机场建成比较早,ORD并没有一些新机场那么高端大气,倒是有点像刚刚停用不久的首都机场T1航站楼。匆匆忙忙在麦当劳吃了个早饭,在附近便利店买了饮料和零食,又到了逛航站楼的环节。美联航的广告令人眼前一亮,广告本身很符合航空公司的角色定位,又可以让匆匆路过的人看一眼就印象深刻,无疑是航司推广自己的一个不错的模板。回程航班的登机口在卫星楼,需要穿越地下通道前往。之前没有安排专门的购物时间,于是就在卫星楼买了一(亿)点美国巧克力,然后不出所料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吃完。旁边这个美联航北极星休息室看起来不错,不过因为既非两舱也非高级会员,就只能围观一下了。如今美国成为了全球疫情震中之一,同样是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的ORD,今年夏天可能也很难回到从前了。


机场内部

几个我比较欣赏的广告

ORD停机坪杂图一组

灯光炫酷的地下通道

围观一波北极星贵宾室


回程的航班机型同样是777-200ER,注册号N221UA,机龄18.1年。回程前两天,我在美联航APP上查到当时的排班是由N782UA(应该是美联航第一架772ER)执飞,后来前序航班调整换成了N221UA。N221UA是改舱前的旧客舱布局,采用3-3-3的传统座位布局,虽然座位间距依然不理想,但座位宽度却可以比肩一些窄体机的公务舱,舒适度也比高密度布局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吸取来美国时候的教训,我早早联系好了一位团友,准备用他的信用卡来支付wifi费用,然后我惊讶地发现全程wifi的价格直接超级加倍涨到了39.9美元,这个夸张的价格让人直接心态爆炸。


旧款客舱及座椅

同一机型、不同客舱布局,安全须知也不一样


回程的航班基本正点推出,在滑行了半个多小时后起飞离开芝加哥。由于前一天晚上连夜赶回芝加哥,飞机离地之后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发现已经到了午饭前发饮料和零食的时间。之前一周在野外营地几乎没见过牛奶,于是和空嫂要了一杯牛奶,没想到她直接给了一整罐。美联航芝加哥的基地配餐略好于浦东机场的配餐,餐前有小零食供应,午饭除了正餐和饮料还配了一罐芒果冰淇淋。第二遍发饮料我要了美联航的招牌番茄汁,之前美联航宣布取消机上番茄汁供应还引起了飞客们的抗议,不过说实话味道略显诡异,更像是咸的番茄汤。

餐前点心,又见联名款餐巾纸

午餐


吃完饭照例转了转整个客舱。上座率相对去程稍差一些,还是出现了不少空座位,未改舱的772ER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破旧,除了娱乐系统反应比较迟钝。不过个人认为长途飞行座位舒适度才是第一要务,其他的因素都可以靠边站,要我选的话显然我更喜欢旧版本的客舱。可能是前一晚在车上实在没怎么睡,逛完客舱回来本来打算研究一波娱乐系统,没想到坐下来就直接睡着了。睡了三个多小时,醒来已经飞到了北极上空,到了派发了夜宵的环节,依然是的火鸡三明治。和去程情况类似,三明治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手动滑稽)。

前后两段客舱全景

明显更厚实一些的旧款座椅

后舱厨房,刚收完餐盒略显杂乱

夜宵和咖啡


夜宵后空乘过来告知,机长Don先生邀请我在落地之后参观驾驶舱。虽然是同一机型,但参观驾驶舱、和机长谈笑风生的机会还是不能错过的,毕竟每位high level的机长和空乘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很多时候还是取决于你是否愿意去聆听和交流。于是再次找机会和乘务组聊了一会儿,这次和我聊天的是一位美籍华人空姐,转业777之前她曾在787-8机型上工作,交流飞行故事的同时她也顺带吐槽了一波787罐头化的客舱。

回到座位终于有机会研究一下旧款娱乐系统。旧款娱乐系统在清晰度和流畅度上均不理想,触摸屏的反应也略有滞后,飞行地图甚至还出现了飞机飞过平壤上空的诡异bug。其他方面,除了硬件设施老了一些,娱乐系统的内容则基本和新款的差别不大。

正在和娱乐系统进行儒雅随和的交流

我一个美国飞机,怎么就到朝鲜去了(滑稽)


落地前发了最后一顿正餐,虽然按照上海的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但和空乘聊天时她表示这是一顿早餐。要了一份西式早餐,拿到餐食后发现确实是按早餐的标准配的,只有主食、水果和饮料,而正餐标配的面包和小菜却不见踪迹。早餐味道还行,配的水果倒是挺新鲜的,不过主要还是量太少的老问题。来回两趟航班我都选择了西式餐食,其实相比中餐,西餐在二次加热中色香味受到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有得选的情况下选择西式飞机餐踩雷的概率会小很多。

“早餐”


回程的航班落地浦东机场16L跑道,落地前飞过崇明岛及长江入海口。回程走的是距离相对较近北极航线,最终提前一个多小时落地,也创下了当时近一个月以来用时最短的纪录。在波音747称霸天空的时代,北极航线曾是越太平洋飞行的标配,如今随着飞机和引擎性能的提升,航线也逐渐多样化,飞行员们可以根据风向等因素作出不同的选择。落地后照例滑行了半个多小时到达航站楼,中午时段滑行道上的飞机数量似乎并不是太多,滑行途中也只看到的上海航空的738和数架外航的787。

落地PVG,左舷方向图片一组

附近其他飞机


穿过整架飞机前往驾驶舱,中途顺带打卡传说中美联航旧款的神仙公务舱,“倒骑驴”的座位和2-4-2的布局让人非常怀疑它的舒适度可能不比经济舱好多少。回程航班的机长Don先生是从767机型转业而来的,参观途中他还主动帮我补充了flight log上来不及填写的内容,并把飞行计划的主要部分送给了我。我提出想与机长和FO拍一张合影,他也欣然答应,并和我一路聊到了走进航站楼。

神奇的公务舱,有一半的座位还是倒着坐的

驾驶舱及更多细节

驾驶舱视角看PVG


走进航站楼,恰逢一架中国货运航空的747-400F在滑行道上飘过,情急之下就只能用手机留下了这张画质并不理想的照片。这架744F注册号B-2428,它的服役生涯可谓命途多舛,也算是见证了中国货运航空业的发展史。它最早于1996年交付新加坡航空,后于2006年被调拨给中新联合筹建的长城航空,却又因为美国的制裁而被迫停飞,制裁解除后它于2007年重返蓝天,并于2011年在航司合并中加入了东航旗下的中国货运航空。物是人非,一年后的今天再来看这张照片,B-2428已于上个月退役且大概率会面临被拆解的命运,而近处与之同框的墨西哥航空787-8也在航司申请破产后前途未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由于飞机上实在是没有吃饱,拿完行李入关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个真正的午饭,最后选择了德克士。点了一份套餐和手枪腿,坐下来研究了一波机长填的flight log,两段难忘的飞行也告一段落。德克士手枪腿也是李文亮医生生前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人固有一死,但死于历史的倒车无疑是最窝囊和不值的。然而近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某些人至今都还没搞清楚那天晚上舆论被引爆的根本原因,抑或是知道原因却还在混淆黑白,可悲又可笑。
flight log,航路甚至已经写到了反面
飞行计划,备用机场还选了杭州和南京

总的来说,作为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可能不少人会觉得美联航和东亚地区的同级别航司相比“差距”较大,甚至还被称为星空联盟的“吊车尾”之一。当然,这种“差距”,某种程度上还是称其为“差异”更合适。首先是航空服务,很多人调侃和东亚地区航司相比,欧美航司是有“航空”而没有“服务”。其实这种不同更多的还是由东亚地区和欧美地区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对“航空服务”的理解不同,才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东亚地区的很多航司致力于为乘客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乘机环境,而在航空旅行更早普及的欧美国家,他们对于“航空服务”的理解可能更倾向于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对于餐饮和其他一些细节或许并不那么重视。然后是空乘的选人标准,相比东亚地区航司普遍青睐年轻空乘,欧美航司对空乘的年龄并没有那么在意,国际航线不少空乘甚至都是临近退休的大叔大妈。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经历普遍更为丰富,也更乐意和飞行爱好者们分享自己的飞行故事。另外,相比更为保守和谨慎的东亚地区航司,欧美航司对于驾驶舱参观也持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飞行员们也很乐意向飞行爱好者们科普一些有关的知识。说到底,走出国门旅游也好、搭乘飞机也罢,还是不能主观地以国内的好坏标准去衡量另一种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但并无事实上的高下之分,还是应该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
最后,还是想说说前几年轰动一时的美联航打人事件,以及我对此事的看法。必须指出的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事情最后演变成拖拽殴打乘客,美联航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事后糟糕的公关,则再次将美联航推向了风口浪尖,“打航”的恶名也是不胫而走。毫无疑问,这一丑闻是美联航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无论用何种方式都无法洗白。与之类似的,还有去年夏天国航的牛大姐事件,以及南航乘务员组团爆投诉乘客社交账号的事情,事后航司的公关也同样可以打零分。然而现实中的某些人,对国内的丑闻遮遮掩掩,对国外的负面新闻重拳出击,甚至还出现了“曝光国内不足之处就是给敌对势力递刀子”的论调。很多人说,这就是一个比烂的世界,我们做得差不要紧,反正总会有人比我们更差。我想,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种想法,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这才是真正万劫不复的事情。

回顾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除夕夜从台北飞回杭州成了我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飞行。不知道这种现状何时才是个头,但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民航业似乎很难回到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了。现代民航业因为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化进程而腾飞,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此次全球性的疫情中首当其冲遭受了空前的损失。疫情造成大量飞机停场甚至封存,去年搭乘过的这两架772ER也未能幸免,航空出行的需求在短期内也看不到完全恢复的希望。同为美国三大航之一,达美航空已经决定退役机队中所有的777系列飞机,美联航的777-200/-200ER又将何去何从呢?一架飞机的命运,既要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7月8日美联航就将复飞中美航线,也不知道这些”老男孩“还有没有复出的可能。无论如何,如果还有机会重返蓝天,还是希望它们能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此去不经年,后会终有期。
终有期。

2020.7.4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