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临危受命,中国航空人从造飞机到造口罩机仅用16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5 17: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要国家需要
他们造得了飞机,也造得出口罩机!

我国的飞机制造从“照猫画虎”到自主创新
经历了怎样艰苦卓绝的过程?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志强
带我们从航空制造
看中国航空人的坚守与执着!
↓↓↓

临危受命底气足

从造飞机到造口罩机仅16天


李院长说日常工作中
原本安排好的时间表经常被打乱
但是
国家需求一定摆在最优先的优先级上


2020年2月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口罩紧缺
李院长主动请缨
承担了制造口罩机的任务
但当时的他连口罩机
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凭借“我能造飞机,为什么不能造口罩机”的底气
以及
“当时口罩是最重要的物资,我就得上”的信念
采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数字化技术
在3天内就完成了口罩生产机的图纸设计
16天就造出了第一台口罩机


据了解
这种数字化设计制作技术
在研制歼-10、歼-20等飞机时
就帮助节约了时间
因为可在投入实体制造前进行模拟仿真
减少在制造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全自动口罩生产机是怎么运行的呢?

首先
由下图这部分机器,
拉着三层原材料往前


然后
三层布经过仪器打褶、切片


接着到分配机

分配机将切好片的口罩

分配到两边的两个焊机上



每个焊机分别以

每分钟50片的速度

把耳带焊接完成

口罩就制作好了



这台口罩机关键还在“全自动”
可以连续工作24小时
1分钟产出100个口罩
1天1台口罩机能产出14万个口罩
一个工作人员可操作多台机器

和传统口罩机相比
全自动口罩机具有用人少、
效率高、稳定性强的优势


减重达人“克克”计较

每一克材料都要发挥最大效用


如果说人们减重是为了身体健康
那么给飞机减重可以说是“为国减重”了
在高空高速飞行的环境中
飞机自身重量越轻
能带动的有效载荷就越多
让留在飞机上的每一克材料
都发挥最大的效用
是中国航空人奋斗的目标!
一起来看飞机在结构上是如何减重的
↓↓↓

光从结构上减重还不够
材料也要改
歼-20的机翼使用了什么新材料?
↓↓↓

李院长还提到
紧固件越少,飞机减重效果越好
于是,航空人把目标放在
将紧固件连接的部位变成焊接上
辛苦研发几十年
激光终于被成功地用于钛合金焊接
航空人开发出智能化激光焊接系统
提高了飞机结构的整体化水平

小到紧固件,大到机身材料、结构
承载着中国航空人多年科研成果的歼-20
在2011年首飞成功!


强心脏,不放弃

19次的失败历历在目


1988年
李院长独立承担了一个重要的科研项目
多次基础实验后
他对自己的方案信心满满
由于材料昂贵
一次实验的花费
相当于当时一台大彩电的价格
是李院长当时两年的工资
李院长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前后失败了19次
直到第二十次才成功
其间他也曾想过放弃
但是出于对基础实验的信心
最终还是坚持下来
如果没有这份坚持
中国航空工业就少了一项可应用的技术
他说:“对待困难,我的态度很简单,
有难事,没愁事!”

从“照猫画虎”到自主创新

“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得上!”


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历程
是先有飞机,后有航空工业
走过了从修理、测绘仿制
到自主创新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少不了
航空人的努力和付出

他们有在制造直-5飞机
螺旋桨叶过程中牺牲的
也有冲进120℃高温的热压罐
处理设备故障的
......

一声“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得上!”
足以表达他们的赤子心
千千万万个航空人
奋力拼搏,追求先进
一路从“照猫画虎”
拿着木桨叶造出金属桨叶
到实现飞机制造的工业化和信息的数字化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一定能够看到
航空制造上5G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的航空制造业
在抗美援朝的硝烟中起步
在信息技术革命中成长
如今的中国航空制造业
正以蓬勃的生命力
为国展翼,筑梦长空!


来源:综合CCTV-1《开讲啦》、央视军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