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107. 游园散记----游启德邮轮码头(202006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30 16: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路上再泥泞,也要有玩泥巴的好心情!        ----小林漫画


最近天气不太好,天文台预报周六要打风,在防疫的同时,周末动还需应对风雨天带来的变数。


原本暗动心思,欲趁打风前的时间去下白泥碰碰运气,兴许会有红通通的晚霞与落日可赏。

但天文台说将有大雨,只好改到位于尖沙咀的香港艺术馆看室内展览。


艺术馆依照防疫要求,每两小时一个场次,严格控制入场人数和停留时间,观众预约、入场时测体温,人人佩戴口罩,各环节倒是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进入艺术馆前,天空还有下雨的征候,待从艺术馆出来,天色竟然湛蓝湛蓝的,风势确实不小,街上的树被吹得枝条乱摆、浑身乱颤。


风球并没有如约挂起来,周日一早的天空时明时暗、浓云不减。

捱到中午,预报中的骤雨迟迟未落,想着本周末消灭景区“空白点”的任务还没完成,不得不重做计划。周六下午去的香港艺术馆,前两年参观朱铭雕塑展时一并造访过,不能算作“空白点”。


防疫时期有防疫的好处,户外人流大为减少,阴天亦有阴天的好处,户外活动应该不晒,若是旁边再有高大的建筑物,即使下了大雨还能找到躲避之处......


嗯,不禁想到海对面的“邮轮码头”。


位于九龙城承丰道33号的启德邮轮码头,港岛东区隔海相望,虽海边散步时曾见到身躯庞大的大型邮轮在码头停泊,却一直没有亲身去过,朋友说那里有码头公园和跑道公园可供游览。


快速查询资料,为防病毒传播疫情扩散,特区政府于2月5日宣布关闭启德邮轮码头和尖沙咀海运大厦码头出入境设施,但公园设施仍然向市民开放。


周末假日,从北角码头有开往塘码头--启德邮轮码头的航线,最近驶往邮轮码头的渡轮于下午2:00从北角码头开出。


事不宜迟,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游园”吧!


一、

住所距离北角码头不远,穿过三、四个街口即可到达。

装备停当快速走过去,一路上似乎有零星的雨珠自天空掉落,就象谁家的水龙头没有拧紧。街上行人不多,没有人打伞。


码头旁边的巴士总站和北角汇,在空场集体度周末的菲佣、印佣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边吃边聊。虽然人群密度较以往减低,看着还是有点儿聚集的“风险”。


站在海边,望见对面的邮轮码头,整个建筑如一条银色巨蟒静卧岸边。


香港虽是座现代都市,中国古老的风水玄学仍旧盛行,且不论早前中银、汇丰办公大楼不知真假的斗法传说,香港会展中心的外形也曾被玄学家们品头论足,比如,它独特的飞鸟展翅形态,风水专家指其外形酷似一头龟,从岸边游向维港,云云。


与邮轮码头修长的外观相比,我倒是觉得风水师们说的也有些道理,若说会展中心象一头龟,而邮轮码头巨蟒灵蛇的外形正好与之东西呼应,就如ICC与IFC对称着分列维港两岸,宛若一扇大门横扼维港出入口。

或许,这该归入城市环境学之类的科目吧!


恰好赶上下午2:00的渡轮,船上乘客很少,只有七、八个人,其中一对家长带着两位小朋友,看着象是全家出行。


海上的风不很大,船行起来还是略有波动,铅灰色的云与蓝灰色的海在远处相连,维港边上的建筑也以蓝色、灰色为主,高高低低地串联成一道圆弧,仿佛天与海的相接线。


船行至邮轮码头近前,我还从未由此角度观赏过这个庞然大物。


根据官网资料,启德邮轮码头为《启德发展计划》首阶段项目之一,从2010年5月开始动工,两个泊位先后于2013年7月、2014年9月竣工启用,可以分别停泊长达455米及400米的邮轮,平均水深达12-13米。


香港尖沙咀的海运大厦于1960年代后期落成,可停泊两艘5万吨级的邮轮,由于豪华邮轮渐趋大型化,越来越多的邮轮排水量超过10万吨,但香港相关设施缺乏,导致访港的大型邮轮只能停靠葵涌货柜码头,影响访客对香港的观感。


特区政府期望通过启德邮轮码头的建设,来帮助香港把握亚太地区邮轮市场增长带来的机遇,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内的邮轮中心。


2018年9月23日,启德邮轮码头迎来第200万位邮轮旅客登岸。


邮轮码头的客运大楼高3层,全长约850米,相当于两座横卧的ICC的连接长度,大楼内有长达42米的无柱空间,在邮轮旅游淡季时可用于展览用途。


不过,玄学家们对邮轮码头的外观造型亦有“改善”建议:

大楼外形象一条蛰伏的巨蛇,海上探测雷达如“图钉”般钉住蛇口,若移出并置于码头前端,码头外形就会变成“巨龙吐珠”或者“游龙戏珠”,等等。


仔细看看,外形解析确有几分神似,不过,邮轮码头设计师亦为国际上的建筑大家,如此安排总是有他的道理吧!


当然,也有评论认为客运大楼的外观酷似一头巨鲸。看着头部有点巨鲸的感觉,可整体看起来身子过于细长,没有鲸的宽大。


渡轮先到达观塘渡轮码头,船上乘客陆续落船,停靠邮轮公园的渡轮码头时,只有我和另一位乘客上岸。


渡轮码头周边是观塘避风塘,堤岸内停泊着不少白色游艇,还有一只风格古朴的木质游船停在泊位,大概疫情期间没有什么生意,就不必出游。



二、

终于走入这个庞然大物。


客运大楼由启德机场跑道最末端延伸至跑道中央,分为三层,一层主要是停车场和办公室,有一辆巴士和若干私家车停放于此,为空旷的建筑拢来些许人气。

除北角的渡轮外,陆路交通只有城巴22、22M和小巴绿86,没有地铁通行,算不得方便。


乘电梯上至二层,与两组游客相遇,八、九个人的样子。


二层主要是出入境大堂、大宴会厅、各式餐厅和免税店等设施,除为邮轮乘客提供服务外,还可用作证婚、婚宴、音乐会、发布会、展览及其他商业活动场地,商业区面积达到5600平米。因为没有客流,目前基本处于关闭状态。


另据资料,邮轮码头采用系列环保装置和多项节能措施,如,可透射自然光线和排疏车辆废气的天窗中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光板及太阳能热水系统,设立回收系统收集雨水和空调冷凝水作灌溉用途,等等。

邮轮码头的环保设计获得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标准铂金认证与2012环保大奖。


现场有少量工作人员佩戴着口罩坚守岗位,热情地为数量不多的游客做着引导。偌大的建筑,区区几个人,一转身就不知道散落哪里了。


来到二楼最西端的空场,中间挑空的流线型弧形框架,周身闪着银灰色的金属光泽,将上方无垠的苍穹分隔成上下两层,宛若身处电影《2049》中的未来世界,海天茫茫,时空渺渺,霎那间不知自己停滞在何时何地!


宽大的步行长廊直直地从西延伸到东,外侧齐齐整整的椭圆边的空心三角状,看上去象是飞机机舱的那一排弦窗。


从空空的三角形望出去,恰有一架飞机从高高的云端飞来,站在二楼也只能看到模糊的身影,它要继续飞到赤腊角机场。


海对面的观塘是老工业区,政府正在进行持续性的旧城区改建。现在已有不少新建筑、新产业涌入,不过,街面上的这几栋色彩明亮的建筑却是老式工业楼,上面写着“国际工业大厦”、“海裕工业中心”的字样,近旁另一栋楼标着“九龙面粉厂”。


行至长廊中部,可以看到跑道公园如茵的草坪和已经退役的公务机。


三、

在长廊东头乘滚梯下落,走出客运大楼,就是占地8.54公顷的启德跑道公园。


公园里带有香港机场跑道元素的休憩座椅


跑道公园首期设有海滨长廊、绿化观景区、环保行人专道、缓跑径等区域,而最为醒目的标记则是著名的“13跑道”或“31跑道”。


说起这个跑道,确实世界闻名----

启德机场于1925年启用,1998年赤腊角机场落成后关闭,是当时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客运量全球第三,货运量全球第一,然而其位于九龙城区,只有一条跑道,周围均为高密度楼房,空域狭小,曾有“全球十大危险机场”之称。


1955年起,港府着手扩建机场,主要工程包括填海修建一条长219米,从九龙湾延伸至维港的新跑道,并于1958年9月12日正式启用,即为启德机场关闭前仍然使用的13/31跑道。因其飞机升降方向分别为136度及316度,所以命名为“13”跑道或“31”跑道。


独特的降落方式和机场的特殊环境,以及附近山多且出现“风切变”,让启德机场以飞行起降难度闻名于世,各大航空公司均派出有经验的机长执飞香港航线。


据说,飞机下降时,坐在机舱右边靠窗的乘客甚至可以看见底下民居内的电视画面,或天台上晾晒衣物的颜色。

还有更夸张的说法,对于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龙城居民而言,甚至站在大厦天台拿着晾衫杆便可以把飞机“捅”下来。


位于旧跑道前端、指引机长降落飞机的目视地标,即黄黑相间棋盘标记亦获得保留。


机场搬离时的恋恋不舍


跑道东南方向正对的鲤鱼门峡角,唯一没有高山阻隔的宽阔空间。


在公园的“启德历史轴”陈列着不少老照片,游人可通过这些珍贵瞬间的记录,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旧机场的过往。


中心草坪上,停放着一架退役飞机,进一步显现着公园的航空主题。

2018年7月17日,政府飞行服务队将这架已退役的捷流41定翼飞机置于此作公开展览。


公园里的游人不知什么时候多起来,有小朋友、还有宠物犬在草坪上跑来跑去,外围的缓跑径上,时不时闪现出跑步者的身影。


天阴沉沉的,但紫薇花旁,绿草坪上,不时传来人们被口罩捂着的欢声笑语。


四、

结束跑道公园的游览,原路返回东端的滚梯,上行来到客运大楼的顶层:天台公园。


公园占地2.3万平方米,最前端是直升机停机坪,然后是升旗广场,两根旗杆上分别飘扬着国旗和区旗。当然,可以看到更前方的被风水师们称为“图钉”的海上探测雷达。中段的儿童绿洲、喷泉广场等游乐设施因疫情未开放,另一端的水景花园吸引不少人休憩观景。


据说整个设施采取“山、城、水”设计,较近观塘的“山段”,设有植物花园展示多季节性植物;中心“城区”则设有露天舞台的中央草坪,适合不同活动的公园广场,展示多类型水生植物的水园,又有地形奇趣的儿童绿洲和嬉水广场,供玩乐之用;而面向维港一方“水景”,则为观景平台,让游人饱览维港景致。


穿行其间,来到水景花园,我倒没有特别察觉“山、城、水”的刻意设计。只是天台高低起伏,树木错落有致,虽都是些寻常的园林植物,池边却也树如春山、花似粉琢,池中浮萍凝翠、睡莲浸紫,兼之碧影清漪、锦鲤悠游,更有风过生香、动静相宜,透出匠心安排。


更具动感的是步行道上,两位妈妈带着各自的儿女,循着水边赏花观鱼,小男生指指点点,探寻问题,小女生纠结着自己的脚踏车,不知是该上该下,一幅和乐图景。


稍倾,见天色渐变,我收拾张望的心情,乘坐直梯下楼,准备返回码头。



果不其然,还未出客运大楼,泼天大雨瞬间而降,大楼外雨水拍打着地面,有些泥土地击起小小水花。几辆私家车自停车场驶出,犹如冲入雨水绵密编织的帘幕。


没有带雨具,我只好站在回廊上等待雨停。刚刚指引我下电梯的工作人员关切地问我如何返家,我说等雨停去码头坐渡轮回北角。


雨,猛一阵儿劈里啪啦狂轰乱炸之后,好象气力用尽,渐渐陷入颓势。过一会儿,雨珠也变得参差不齐,再一会儿,似乎是心不在焉、轻描淡写地掉落几滴,第一个回合暂告段落。


趁此间歇的机会,我快步走向不远处的渡轮码头。

刚刚到达码头,4:25的这班船缓缓靠岸,待我与另几位游客走上渡轮,便启回程。


看着渐行渐远的邮轮码头,我暗自庆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后记:

启德邮轮码头、客运大楼、启德跑道公园、天台公园以及启德机场的相关描述,参阅网络和现场资料介绍,以及香港特区建筑署《可持续发展报告2011》、《星岛日报》(2012/04/02 ; 2012/11/23)等报章。

在此,对网络及报章作者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