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健跳镇罗岙水库旁,植被葱茏,空气沁人心脾。专注水产种苗培育养殖的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水产”)就坐落于此。 这是个朴素的企业:透明大棚底下是一口口水泥池,来往的人衣着简朴,他们称呼这个空间为“种苗培育实验室”。 这也是个硬核的企业:是台州的育苗龙头,也是省级良种场。前阵子更是入选“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系台州唯一。 东航水产凭借什么成功入选“国家队”?一颗“种子”有何威力?近日,记者走进这个遍布水泥池的企业一探究竟。 “落脚点”与“出发点” 9月5日下午3点,东航水产“种苗培育实验室”,公司负责人王杰拿着迷你网兜小心捞起一勺漂浮在水面的灰色物体,随即置于显微镜下仔细查看。 “这是蛏苗的幼虫形态,经过几代选育,现在每个批次的状态都很稳定。”王杰是90后,温州人,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学习相关专业的他便来到父亲的水产育苗基地工作。 2013年,王杰的父亲王成东在三门承包了20亩土地,成立东航水产。此前,为了找到一处生态优良、水质适宜的地点,他曾走访多个沿海城市,寻觅近3年,“水产养殖、种苗培育,对于水质要求很高,生态环境也要无污染,落脚三门正是因为满足了这些条件。”王成东说道。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基地在2014年底投产,主营贝类、蟹类、虾类等水产品的养殖和培育。 “在水产养殖领域,有‘八字精养法’,这是指想养殖出优质的水产品,需关注‘水、种、饵、料、混、轮、防、管’这八个方面,其中种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走访各地的那几年,王成东发现,养殖户对优质且价格适中的种苗需求迫切,如果可以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更是两全其美。 不过种苗的培育并非易事,尽管此前有些经验,但王成东在培育种苗的过程中仍遇到许多瓶颈,他明白:“需要更专业的力量介入。” 于是,2015年,东航水产选择重新出发,开始和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师生合作,共同研究苗种繁育、水产养殖、环境综合防治等课题。 “必杀技”和“新技能” 2018年5月,东航水产与上海海洋大学共同培育的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认证,成为全国首个缢蛏新品种。 “我们从乐清湾海域野生群体中收集挑选了1200枚缢蛏个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连续5代选育而成。”王杰告诉记者,缢蛏“申浙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品质佳等优点,目前已形成缢蛏良种的繁殖、中间培育和商品蛏养殖技术规范,培育获得大规格蛏苗20亿粒,不仅在三门县推广核心养殖示范面积超1500亩,还销往江苏、山东、辽宁等地区。 2019年3月,东航水产开始与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合力研究三门青蟹人工育苗课题,破解青蟹苗种成活率低、供应不足等问题。 以三门青蟹为原种,通过4代蟹种选育,历时2年多,终于在2021年成功培育出有着抱卵成功率高、生长快、抗病率强等优点的良种。 “当初做青蟹育苗,最难的是青蟹抱卵的程度和藻状幼体变成大眼幼体这个阶段,宁波大学给了很多技术扶持,目前青蟹抱卵技术已突破,原来抱卵成功率只有10%,现在能达到30%以上,选育的良种养殖成活率超70%。”王杰介绍道。 “‘申浙1号’可以说是我们的‘必杀技’,其他地方很难找到这种品质的缢蛏,而掌握青蟹人工育苗等‘新技能’,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也是我们创立公司的初衷。”王成东说。 2015年至今,东航水产已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开展系列合作,育苗技术不断创新,每年研发投入超百万。 “加油干”到“帮着干” 水产育种难,难在技术,更难在坚持。“申浙1号”从开始培育到完成,花了3年多,解决青蟹人工育苗难题也花了近3年时间。之所以要经历年限长,是为了给它充分的生长发展空间,等到新品种的性状稳定、不再产生变异。 “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培育的品种属性也要随之改变。特别是像今年温度竟然超过40℃,所以我们目前在尝试培育更能耐高温、耐高盐的品种。”王成东透露。 依托源源不断产出、更新的优质种苗,东航水产发展态势良好,占地面积从20亩扩大到60亩,目前有着近1.4万立方水体的种苗培育实验室。去年,企业年产值达到660万元,在当地逐渐打出了名号。 这段时间,陆续有来自县内外的养殖户和水产育苗企业负责人赴东航水产“取经”,高校的专家教授为他们现场讲解。听闻人工培育的青蟹苗成活率高、生长快,大家纷纷竖起耳朵,“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 其实,早在2020年疫情发生之前,东航水产就曾将技术推广至海外,在韩国帮助当地企业培育泥蛤,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帮助农户养殖青蟹。“这几年因为疫情,出国不太方便,偶尔会在线上联络,等疫情结束,我们会继续与他们开展合作。”王成东说。 “东航水产与高校合作,借助科学力量培育出一批批良种,获得从南到北,甚至是其他国家养殖户的认可,对于海水养殖业有着带动作用。”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台州日报 记者:章雪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