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163.com)
按照计划,中国探海神器“蛟龙”号将在2020年完成全面检修升级,并在新的母船“深海一号”的搭载下开始全球环形航次。相信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深海勘探事业将会取得新进展。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深海潜水器的“龙”系列——“海龙”“潜龙”和“蛟龙”。分类离不开标准,就深海潜水器而言,从载不载人的角度,可以分为载人潜水器和非载人潜水器;从能不能在水下自由航行的角度,又可以分为有缆型和无缆型。(图源:xxrb.com.cn) 非载人潜水器也被称为无人遥控潜水器,俗称水下机器人。目前,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分为有缆遥控潜水器(ROV)和无缆遥控潜水器(AUV)。其中,有缆遥控潜水器又分为三种类型: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载人潜水器也有有缆和无缆之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无缆载人潜水器可以在深海之中自由航行,而有缆载人潜水器更像一个能够在水中直上直下的电梯。“海龙”系列中的杰出代表是“海龙二号”,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属于有缆遥控潜水器(ROV)。“海龙二号”能够在3500米水深、海底高温和复杂地形等特殊环境中开展海洋调查和作业,是我国目前所有的ROV中下潜深度最大、功能最强的水下机器人。除了深度上的优势之外,“海龙二号”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一些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如虚拟控制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等。(图源:baidu.com) “海龙二号”的灵活性,在国内诸多潜水器中也是独领风骚的。“海龙二号”设有7个推进器,其中4个水平推进器负责加大前后和侧向推力,3个垂向推进器则用于少量调节潜水器的纵横倾(即纵向和横向的倾斜),可以简单理解为调节平稳。7个推进器确保了“海龙二号”能够在水下轻松自如地前进、后退、上下运动和侧移,可以在水下自由移动,进行位移勘探。“海龙Ⅲ”也是“海龙”系列潜水器中比较活跃的一份子,它的最大作业深度达到了6000米,具备海底自主巡线能力和重型设备作业能力,可以搭载多种调查设备和重型取样工具,功能十分强大。除了“海龙”系列之外,我国潜水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要属“潜龙”系列了。就目前已经诞生的“潜龙”系列水下机器人来说,它们都属于无缆遥控潜水器(AUV)。2012年12月,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无缆遥控潜水器“潜龙一号”成功诞生,它的最大工作水深可以达到6000米,巡航速度为2节,最大续航能力是24个小时。“潜龙一号”可以用来开展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探测、底质判断、海底水文参数测量和海底多金属结核丰度测定等作业。2013年10月6日,“潜龙一号”执行了首次应用任务,它顺利下潜到了5080米的深度,在水下进行了8个小时5分钟的作业,创下了我国自主研制水下无人无缆潜器深海作业的新纪录。(图源:eastday.com) “潜龙二号”的外形更像一条可爱的大鱼,它是“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装备与技术重大项目课题之一。“潜龙二号”是在“潜龙一号”的基础上,为满足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勘探需求而专门研制的,在机动性、避碰能力、快速三维地形地貌成图、浮力材料国产化等方面,都比“潜龙一号”有较大提升。2016年1月12日,“潜龙二号”顺利入水,并在水下完成了一系列的深海考察任务(共计9个多小时),取得了丰富的一手海洋数据资料;2018年4月6日,“潜龙二号”成功完成第50次下潜,顺利完成了本航次科考任务。任务结束之后,“潜龙二号”将会接受彻底的检测大修。载人潜水器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海洋深度开发的能力。2002年,作为“863”计划中的一项重大的海洋装备课题,研制“蛟龙” 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立项。(图源:univs.cn) 立项之后,“蛟龙” 号载人潜水器历经设计建造、总装集成、水池试验、海试等4个阶段。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的大深度海试中,“蛟龙”号成功下潜到最大深度(7062米),创造了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的新世界记录,打破了日本“深海6500”保持了23年的最深潜水记录。(图源:sohu.com) 海试成功后,“蛟龙”号在2013-2017年进入试验性的应用阶段,在此期间,“蛟龙”号所获得的成果令全世界瞩目,“蛟龙”号的足迹遍及世界七大海区(南海、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太平洋海山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截止2017年,超过450余人次的科学家参与到下潜活动之中,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深海调查与深海研究热潮。自2018年开始,“蛟龙”号进入全面检修升级状态,这次大规模的检修升级,主要是为了确保2020年的全球环行航次顺利开展。让我们共同期待“蛟龙”号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揭开更多的深海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