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走近江都蛙人!穿着超过体重的潜水服水下作业,隔着屏幕都觉得窒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6 16: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              

做江都人最爱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

一提到潜水员,

大家可能都想到这样的画面

穿着潜水服的他们

在广阔的海底世界中游来游去。

然而有这样一群潜水员

他们的工作和浪漫诗意的

环境完全不沾边

他们被称为“城市蛙人”

▼▼▼


2021年2月的一天深夜,芒稻船闸值班人员发现船闸门体抖动、局部漏水,赶紧向上级汇报求援。


凌晨,零下五六度,熊坤尧来到芒稻船闸,穿戴好一身行头,立马下潜。潜到闸室底部,发现一根很长的钢丝缆绳,横亘在闸门轨道及闸室内,缆绳一端系有倒锚。他在水下通知人扔下绳索,系住钢缆的一头。3小时后,一根长60米、直径5厘米的钢丝缆和一只重约1吨的倒锚被打捞出水,芒稻船闸恢复通航。


“蛙人”熊坤尧和他的队伍
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应急救援

职业蛙人:水下作业要消耗十几倍的体力




水下应急救援,需要异于常人的体能,同样的事情,相较于岸上完成,要消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体力。


为适应这项工作,每天一早,熊坤尧从龙川广场出发,沿引江枢纽、三河六岸、源头公园跑10—30公里,回家再做200—400个俯卧撑;每周打一次羽毛球。熊坤尧身材修长、匀称,是多年坚持运动的结果。然而,他不是为健身而健身,而是为工作而健身。他的工作是水下应急救援,坊间也称“蛙人”。


蛙人的潜水服有轻潜和重潜两类

1

重浅



重潜,装备总重量150斤,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件连体潜水衣,材料为特殊帆布,又厚又硬,单一件有14斤重,穿的时候,双脚从领口处进入,像蜗牛钻进笨重的壳。

第二部分是潜水鞋,俗称“铜头鞋”,重44斤。这种鞋子,可以防止水下有钝器或锐器伤脚,也是为了配重,保证重心下移,不至于使人倒立。鞋子穿起来走路困难,只能像企鹅一样一小步一小步慢慢挪到水边。


第三部分是头盔和领盘,重41斤。头盔的面罩材料也是铜的,普通人光戴着这样的面罩就会被压得头昏眼花。头盔全封闭,眼睛隔着潜水镜看外面。工作的时候,面罩视野不开阔,再加之水下浑浊不清,一般只能靠手去摸,“蛙人”又被称为“水摸”。

衣服和头盔之间的连接,是由领盘和12颗螺栓组成,扳手收紧,保证不漏水不漏气。人需要的氧气,靠头盔上一根管道输送。氧气进入,潜水服就会膨胀起来,像太空行走,轻飘飘的。为减轻浮力顺利下潜,蛙人穿好潜水服,还要在前心、后背各挂上两只压铅,压铅总重50斤。


一次规范的着装,一般由三人协助完成。常常一套重潜还没穿好,人已汗水涟涟。熊坤尧每次下潜,都穿一身棉质内衣,身上的汗水浸透在衣服上,上岸后脱下内衣,一拧,全是水。脸上汗珠滚下来,只能去蹭头盔的铜边。汗水如果不蹭掉,可能会模糊面罩,妨碍本来就有限的视线。


2

轻潜



轻潜,是现代科技给蛙人带来的福祉:夏装只有30斤、冬装只有60斤,材料不沾水,穿着下水,像一只青蛙。然而,轻潜也有缺点:第一,不能阻断流水,寒冷的冬天穿,蛙人容易失温;第二,面罩和衣服之间有缝隙,如果水体很脏,或有化工污染,这种潜水服就不适用。

水下作业,最难的不是负重,而是如何一边作业,一边控制好水下的身体平衡:头盔后部有个阀门,气体多了,用头往后靠,轻触阀门,气体就会漏掉一部分。换气是最基本的技能:负浮力,下潜;正浮力,上浮。压力根据水的深浅而增减,控制好了平衡,让潜水服内形成气垫,人才能顺利下潜或上浮。如果不及时换气,气体积聚过多,潜水服会不断膨胀,撑开成一个“大”字形,潜水员完全失去控制,漂浮水面,是潜水事故,专业术语叫“放漂”。


第一次下水的时候,熊坤尧的父亲就这样告诫他:“你只有学会换气,才能做个合格的蛙人。”




职业乐趣:一下水就像一条活泼的鱼




入行“蛙人”,是因为父亲。早年,芒稻船闸旁边有一支专业闸修队,熊坤尧的父亲是其中之一。作为船民的后代,父亲凭着胆大,尝试潜水排障,慢慢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水鬼”,别的船闸有问题也请他救急,因为这是最经济最便捷的排障手段。熊坤尧退伍回来,与父亲成了同事,不过熊坤尧做的是车床刨床工作。

有一年,熊坤尧与父亲去参与江边堤坝抢险,面对浑浊汹涌的洪水,父亲说:“你敢下吗?”熊坤尧说:“敢!”经常目睹父亲工作,熊坤尧对潜水并不陌生,但临下水,父亲还是告诫他:“记住原路返回!”儿子下水了,父亲的心也随儿子下了水,因为,这位老“水鬼”十分清楚:水下危机重重。


潜水作业,水下供气管只有60米,一旦远离或迷路,等同自杀。水下混沌一片,全靠双手去摸、去感知,同时用心记住摸过的路线,回头必须一个个复位。


凭着胆大、果敢、能吃苦、悟性高,熊坤尧很快接替了父亲的工作。船闸的水下有交替的疏水廊道、机械、管道、钢缆,没有水,这些东西看上去很简单,但在水下,出了故障,则危机四伏。水下不同于岸上,跌倒了没人扶,只能靠自救。熊坤尧小腿上要时刻佩一把潜水刀,也是救命刀。如果在水下被渔网、垃圾之类的缠住手脚,蛙人要迅速拔出刀,尽快割断羁绊,才能远离危险。


船闸故障大多是各种石头引起。熊坤尧自创水下捆石头的方法:摸准石头的大小、形状,再用绳子捆绑好,让人拎上去。有一年在泰州船闸,熊坤尧在水下一个个摸着石头捆,足足捆了4小时。


潜水作业到底有多苦?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验。有一年隆冬,几个蛙人参与古运河水下抢险,由于气温过低,一离开水,扶着铁梯往船上爬,潮湿的棉纱手套瞬间和铁梯冻得粘了一起,摘不开。一同下水的几个蛙人上岸之后,没人说话,只想哭。


因为苦,很多蛙人陆续改行,熊坤尧却坚持下来了。他说,自己只要一下水,立即来了精神,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




职业传承:被省内同行誉为“水下110



2011年,扬州船闸应急保障中心成立,作为独立机构,服务扬州辖区交通船闸,并参与周边部分船闸应急保障工作,也积极投身各种抗洪抢险、灾难救援的公益性工作,是目前全省仅有的两家船闸应急保障中心之一。


2013年,保障中心从芒稻船闸搬到美丽的京杭大运河畔,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2015年起,为最大限度减轻潜水员的下潜负重,中心每年都会花重金为蛙人购置更先进的潜水服。2017年,蛙人工作室成立,带头人是熊坤尧。工作室总面积74平方米,里面分门别类、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水下应急救援的车辆、机械、装备,一有水上应急救援消息,它们与主人们闻风而动。


蛙人工作室的主要职能是训练、培养新人。现在,工作室有两个年轻人,一个20多岁,一个30多岁。虽然遇到比较复杂或危险的应急救援,熊坤尧还须亲自下水,但他欣喜地看到,一代年轻的蛙人正在迅速成长。他希望在退休之前,有人能很快接上自己的班,让船闸永远安全畅通。


扬州河网密布,船多闸多。一闸不通,万船难行。十年间,中心完成应急类故障排除近80次,保障类水下巡查350余次,船闸综合检查240余次,船闸变形观测60次,政府公益性抗洪抢险、水下救灾10次。2019年12月,蛙人工作室被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授予第八届江苏交通优质服务品牌提名奖,被省内同行称为“水下110”。



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在辛苦地工作

但像那样的工作环境

还是令小编望而生“敬”

这应该是城市最危险的工作之一

为“城市蛙人”点赞

你们辛苦了!


来源:今日江都

作者:张粉英

编辑:阿娇

嗯,这篇正在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