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记录上我们采用软件来配合。其实网上类似的软件付费的与免费的都有,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即可。
那么哪些行为该加分、该加多少分,其实我基本都不参与其中,更多是作为掌舵手调整管理的方向,优化当中的执行流程等东西。具体行为制定、分数制定工作由员工们自己配合软件完成。
按理来说,什么样的行为加分、加多少分数不应该由管理者来决定么?
有时候,不定价才会产生公平性与合理性。
市场上该卖什么商品,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一个商品该卖什么价,由消费者愿意出的价格决定。公平就在自由的互相交易中产生了。
同样的,如果行为是一种商品,它的奖励分数应当由消费它的人来决定,即门诊的员工。什么行为才值得获得积分、分数多少,它会在门诊的日常工作中自然而然地产生。
例如考证书加分,什么样级别的证书能加10分、什么样级别的只能加5分,由员工们共同商量出一个符合共识的分数,这样的行为与分数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从而推动这个集体性激励机制的发展。
公平性与合理性,就在积分管理的日常维护中产生。
但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可当甩手掌柜。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优化流程、增加合适的机制来推动积分管理的实施。毕竟现实管理的场景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
下面的两个问题,便是典型场景之一。
某些企业组织因为激励系统的过度奖励,导致员工产生了异化行为:为了奖励,不择手段,个人作弊甚至是联合作弊。针对此问题,我有一个积分管理方面的避坑建议送给大家:
积分管理,切忌变成积分货币化。
如果积分进行货币化,那就等同于为每个行为都贴上了价格标签,那最后对于个人来说便是行为异化,对于门诊则是组织僵化。每个人都在为了纯粹的物质利益而行动,后果可想而知。
此外,每次行为的奖励一定要适度,所能获得的积分十分有限,让「作弊」显得风险高但收益低,是一个性价比低的行为。
就为了这寥寥几分,而去冒风险作弊,成了也没有多大价值,被发现了反而会成为一个人社会评价上的污点,失去他人的信任。
成功了价值不大,失败了代价颇多,门诊员工何苦去作弊呢?
人性固然存在着阴暗面,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黑暗面往往是被「勾引」出来的,而非天生就喜欢干坏事。为此,在管理组织方面,要尽量通过机制设计来避免人性中魔鬼的苏醒。
“练院,那要是遇到这样的员工怎么办:他就是喜欢更加功利的激励系统,对于积分管理会消极对待。”
这种情况必然存在,我们可以把积分管理看作一个游戏(管理方式),那么有人喜欢玩、有人不喜欢玩是十分正常的,毕竟众口难调。
但我也有方法,把游戏给升级一下:不想一个人努力,那就找到伙伴一同战斗;不想一个人去竞争,那就加入团队,与其他团体碰撞。
把积分管理的游戏,升级为团队对抗游戏:随机组队,分组PK。
每个星期,门诊的员工会随机组成一个新的「积分战队」。小队成员要努力获得积分,为团队总积分添砖加瓦,第一名团队的全员可以获得由练强奖励的奶茶。
别看奖励没多大,我们要关注的是团队带来的合作与能量。
首先,如果一个员工对于积分管理比较消极,那么团队的责任感会调动他的积极性。
例如我设置了一个准时上班的加分行为,但它是与团队绑定的,倘若团队中有一人迟到则不给团队里其他人加分。
那么此时,这个消极员工可能原本无所谓准时上班,但为了不给团队里其他人添乱,自己会坚持准时上班;而团队里其他人为了获得分数,也会起到督促的作用,提醒该员工准时上班。
其次,通过「团队竞争」的方式可以更好激发大家对于积分管理的热情。
一个团队的好处便是可以互相鼓励、互相付出,营造出一个良好积极向上的氛围。
而团队与团队进行积分PK,便是把这个氛围进一步升级。大家有了共同的「敌人」,增强了该「积分小分队」的组织凝聚力,竞争的你追我赶更易激起人的斗志。
最后,询问大家一个细节问题:有没有注意到,我设定的是随机组队而不是自由组队,而且每星期都要更换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避免马太效应。
什么是马太效应?简单来说便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若是能自由组队,大概率会发生积极参与积分管理的人在一队,而消极、不上心的人在一队。从而导致积极的人越来越积极,消极的人聚在一块摆烂。
而随机组队的方式,便有机会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局面。
第二,让员工走出关系舒适圈。
通过这种形式,让员工与其他陌生的同事交流,促进整个门诊组织的凝聚力,润滑门诊业务协作。
人们总习惯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跟自己熟悉的人交流相处,尽可能避免波动意外。
个人生活习惯固然可以遵从内心的选择,但在工作上还是建议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与不同的人相处、协作,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跨部门协作能力,学习到不一样的知识与见解。
而高频率随机组队的方式,便是在创造机会让员工们有机会接触自己陌生的同事,结交关系、沟通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