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4月15日至30日,东方万里行——晋冀鲁苏京津学习考察团一行21人由企业创始人丁新民带队,从康巴什东方纽蓝地综合楼出发,完成了第四阶段“东方万里行”里程。学习考察团途经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天津、北京6个省市,历时15天,行程4500公里。学习考察团参观了阎锡山故居,驻足瞻仰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祭拜了孔庙,登临泰山,到徐州沛县,参观了汉庙、汉高祖原庙以及歌风台,参观了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的工业展示馆,泛舟微山湖领略了北方第一淡水湖的魅力风情。进徐州瞻仰并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参观了徐州龟山汉墓,走进徐工集团,到枣庄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台儿庄古城,访问了友好企业徐州广达铁路集团,之后停靠日照、青岛、烟台、蓬莱,感受了黄海的魅力与雄奇,接着北上天津,再到唐山,参观了地震博物馆,体验了浴火重生的新唐山。向西北而行游览了位于唐山市遵化的清东陵,后抵京返程。
东方万里行学习参观的一路,仿佛那些历史的印记穿越时空在我们面前诉说往日传奇。感受和读懂它们,就会串联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若干记忆。东方万里行,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接受红色教育之旅,又是一次新时代东方人的精神长征;既是建党100周年的一次忆苦思甜的振奋之旅,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永葆拼搏奋斗精神,同时又让大家感受祖国的山河巨变,感受改革创新发展的时代新风,从而促动东方人的奋进步伐,在改革创新实践中有新的作为。
一、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感受华夏智慧
回归“东方万里行”考察团晚了近5天,笔者错过了晋冀苏三省部分历史古迹与革命圣地的参观拜谒,但从东方万里行成员发出的视频作品中,感受着华夏人一脉相承的中华魂,内心由衷发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慨叹。
4月15日,学习考察团一行路过山西定襄县城,参观了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民国官邸——阎锡山故居,这里也是中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旧中国大官僚私邸之一,还有旧中国最大的私家军事地道,现在已开辟为河边民俗博物馆。这处近代建筑群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屋,主要建筑物都建有地下室与地道相互连通,并且气势恢宏、格局变幻诡奇,不仅可以反映出阎氏家族繁衍兴衰,也折射了阎锡山政治仕途浮沉,同时也展现了山西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有功有过的阎锡山在西花园亲提“谋事力成”四字,他重视经济、军事与教育,他创办西北实业公司对山西现代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由此也推动了由他拟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的进程,对于我们今天各地区的转型发展同样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位于曲阜市的孔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孔庙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曾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同时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早就听说山东曲阜孔庙里有着“重量级”的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碑碣石刻,既有帝王尊孔赞孔的御笔御书,也有将相名人的题记,文字有汉、蒙、满等,书体有真、草、隶、篆,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珍贵,简直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文化的殿堂。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久地影响国家发展进程,影响中国人的思维、品格和行事模式?很多人都会在脑海中盘旋这样一些问题。乘着马车巡游孔庙九进庭院的人,是否体察到一种文化的高贵,感受到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讲学那种为实现美好的社会理想锲而不舍的精神?
沛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因古有“沛泽”而得名,这里是刘邦故里、大汉之源,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美誉,并有汉高祖原庙、吕布射戟台、樊巷、樊井、汉城公园、沛公园以及刘邦作“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的歌风台等丰富的文化遗产。沛县政府在新时期,依托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的优势,以及处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部位,大力传播汉文化,政府关于积极引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思路与筹划也让这座未来之城充满了生机与向上的气息。
记得在4月19日到达徐州沛县后,我们与万里行学习考察团一行在微山湖千岛湿地汇合。大家刚刚参观完沛县科技工业园,对展示出的轻型车辆轮毂等新型铝材、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新材料赞叹不绝。沛县在争做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并且成为微山湖地区县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而通过当日采访“东方控股集团到沛考察座谈会”,感受到了沛县政府在突出县域产业转型,集聚新动能,重视文化挖掘,弘扬汉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遥想历史,大汉王朝文化昌明,对外交流活跃,再观现代,大风歌的英雄肺腑与豪迈似乎在传承中深深影响着今天的沛县人,也深深地启发着我们去思考,如何对文化传承更好地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位于徐州市的龟山汉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及夫人的合葬墓,是又一处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地方,它是在一块完整的石头山上开凿的一处地下宫殿,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现在仍藏着许多未解之谜。如南甬道的26块塞石,每块重达6-7吨,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的石头运来并塞进甬道的?再来看一组数据:墓地每条通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 南北通道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是1/16000, 通道地平面,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并且墓室有完整科学的排水系统。让我们惊奇慨叹的是,在那些古老不发达的时代,他们是如何制造出即使是现代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无法制造出的建筑与古物的?这也再次印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与中华民族的伟大。
此行学习考察中,非常震撼还有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清东陵。离我们最近的王朝皇室——如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帝以及垂帘听政的慈禧等均葬于此陵。
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包括大小15座陵园。其中埋葬着5位皇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由此清东陵于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清东陵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清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
在进入景区前,学习考察团一行在企业创始人丁新民的提议下首先参观了清东陵展馆,他希望大家能先去回顾一下历史,在了解清朝发展历史脉络与人物的基础上再去参观感受。10个展室展馆详细介绍了清朝三百年的发迹——壮大——立朝——强盛——衰败的历史以及满族文化,那些遗留下来的文字真迹,古老的生活用具,闭眼冥思中仿佛能嗅到历史的气息。
之后在导游的介绍下,大家驶入景区依次参观了神道、大红门、大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小碑楼、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地宫。在裕陵(乾隆)的地宫里,那些门板、拱顶精心镌刻的文字与图案雕刻,深藏着让我们读懂前世的文化要领。
据导游介绍,位于唐山境内的清东陵在唐山大地震中并未有破坏,而我们在参观中也见识了那些木结构的神奇,陵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和民俗文化。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巨大,无愧是世界文化遗产,镌刻着永恒的过去,更会深刻影响现在与未来。
我们在裕陵的出土文物展厅里,看到了乾隆帝写给富察皇后一首诗的真迹拓印,我们很多人都通过清宫剧知道乾隆是题字写诗高手,一生作诗4万多首,并且他热爱书法,热心收藏。梁诗正曾在题跋《快雪时晴帖》中谈到:“我皇上好古敏求,万几之暇,精研八法,是贴心摹,手追不下数十百本。”乾隆是一个集传统文化于大成的皇帝,这个话题也再次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基因传承,有浓厚灿烂的历史文化,有伟大的思想结晶,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和坚实基础,充分认识并挖掘其中深远的意义,让历史文化滋养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做更好的传承和创新,为我们的发展赋予灵感与动力,这才应该是我们开展“东方万里行”,走进历史古迹参观学习的应有之意。
文/张艺馨 图/安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