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如何推动全球邮轮产业重心东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7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邮轮产业被称为“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不仅包括邮轮本身的餐饮、住宿、观光、娱乐、购物等庞大的消费,相关港口建设、口岸航道、船舶维护、金融保险等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可以带来1∶10的乘数效应。这个1,指的是邮轮造价,10指的是撬动的经济效益——仅仅按照2021到2022年中外资邮轮公司为中国定制的11艘新船计,这个1就已经超过了800亿元人民币,相关业务产值由此可以推算。


图源:图虫创意


从2006年到2018年,上海港的游客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16年上海港跃居亚洲第一邮轮港。2020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上海市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在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中明确:推进航运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吴淞口邮轮港,重点推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访问港和高端邮轮服务业发展。完善邮轮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客运交通枢纽,优化交通运输组织。健全邮轮船票制度,提升邮轮服务品质。鼓励邮轮公司创新邮轮产品,依法开发邮轮航线。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上海邮轮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上海应该继续深化改革,抓住机遇,梳理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动态,尽可能地把邮轮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转化为内需。如此既能够结合内循环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也是国际旅行尚未完全畅通时有效开放、优化外循环机制的新方法。笔者认为,上海应以法治和效益为抓手,内外循环双轮驱动,早日实现邮轮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实现法治化升级


上海在邮轮发展的法治规范上是领先全国的。2015年9月1日,原上海市工商局和原上海市旅游局共同发布了《上海市邮轮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对“责任减免及不可抗力情形的处理”结合国际惯例和本地实践做了明确规定,一举解决了之前的争议问题,并很快推广到全国。新发展格局下,只有通过法治规范,方能帮助行业走出低谷,行稳致远。


先说安全防疫。各个管理部门、各家港航企业都做了很多努力,但尚未充分形成合力。上海当敢为天下之先,由顶层设计入手,召集管理部门、营运专家和法律专家,组建市级行业领导小组,拟定适用国际邮轮业的行业公约。


国际公约是邮轮行业法治规范的基石,是邮轮必须无条件遵守的行业标准。目前通行的国际公约是几十年前欧美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人士主导拟定的,比如《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国际卫生条例》(IHR)等,最新的也是十几年前公布缔约的。面对新的形势,这些公约在国际合作、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和滞后。上海应把先进有效的防疫经验、技术和程序以中国标准的形式植入国际公约中,通过行业领导小组,率先推出《2021上海邮轮防疫公约》,作为复航计划的一部分。


再说航线设计。特许中外资邮轮公司以海上(无目的地)游的方式启动复航,是当下邮轮发展的一个最优解,运用中国的疫情防控智慧、经验和担当,上海比任何其他亚洲母港更具备开放海上游航线的条件:100%从中国低风险地区收客,游客凭疫苗接种证明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登船;船员上岗前按要求进行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和隔离;船供100%从本地采购,杜绝输入性风险,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的邮轮旅游需求。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较滞后,对于海上游的定义、归类和实践规定相对模糊。


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几乎所有的邮轮都悬挂“方便旗”,即在巴拿马、利比里亚等地“开放式登记”,作为船籍。这并不影响所在国母港,比如上海,对船舶所有人的法律管辖。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可以通过行业领导小组,按程序完善相关规定,支撑和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框架,利用上海国家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的政策优势,提出面向中外资邮轮的“上海海上游政策和实施细则”。


二、实现邮轮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邮轮经济的产业链很长,和芯片产业一样,上海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利用这段时间结合自身优势,卡位更加核心、附加值高的环节,完成转型。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企业在上海主要参与的还是邮轮船票代理和口岸服务,技术和效益的含金量都不足。近几年以中船集团、招商局集团为代表的央企开始参与船舶设计、制造和装潢,甚至并购海外相关企业,这是很好的思路,但也存在门槛高、资产重、周期长的问题。上海拟可转变思路,发掘产业链上的其他黄金机会。


先讲船供。国际邮轮在上海补给上船的物资多为低货值的食品和酒店易耗品,高货值的物资主要在日本(福冈)和韩国(釜山)港口补给。上海作为亚洲第一邮轮港完全具备开展中转邮轮船供品国际保税区业务的能力,特别是可以抓紧复航前的时间窗口来完成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拟定,同时探索国内采购国际邮轮船供品出口退税,为提高高附加值船供品比例做出努力。


再说船员。国际邮轮中国船员的需求量每年在2万人左右,而从事船员招聘和人事服务的企业却基本不在上海(厦门、武汉、北京等地包揽了绝大多数业务)。上海若有行业领导小组,可以第一时间扶植船员人事服务企业,从招聘培训到派遣差旅等,这是一个服务业出口且产值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更可以将与本地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作为国际邮轮上海复航的附属条件,一方面优化上海的职业教育和就业,一方面也推动邮轮行业人才的储备。


还有娱乐。国际邮轮的歌舞秀由集团总部统一编排,甚至连表演嘉宾都要远渡重洋而来,复航初期既不安全也不经济。上海的艺术人文、演出经纪本来就是世界一流,可以积极谋划与筹措演艺业从母港开始输出到国际邮轮上,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把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能量传递给世界。2021年6月1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期待在罗马出发的邮轮上以亭林方糕搭配意式咖啡,我们期待在迈阿密出发的邮轮上看到荟珍屋主的访谈,我们期待和各种肤色的游客来讨论《三体》和李子柒,我们期待更多中西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案例。


邮轮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发展邮轮产业利国利民,也是上海打造世界一流航运中心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正是邮轮产业继续爆发式成长的市场基础。行业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冰层之下希望正在萌动,全球邮轮产业重心东移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周智敏

原题:对新发展格局下上海邮轮产业发展的思考
编辑:宋雨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