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啊 确实不太行。
路上歪七扭八的共享单车占据了人行横道。
三里屯的商铺关了很多
朋友说这已经不是换的第一茬儿了。
学校从2019年9月起就已经不再可以随意回去走走。
北京瑰丽,六年后确实表现依旧稳定。
而,北京柏悦,浴室终于换了戴森吹风机
但在硕大泡池里泡完澡后更需要的棕色薄款浴袍
却再也找不到了。
雾霾与落叶 /
谢天谢地 因为出差来到了北京。又是一次盲降。看不清道路的雾霾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期。北京啊 一点都没变 土土的 又保留着让人琢磨不透的“威严烟火气”。
赶上了北京最美季节的最后几天 树叶呈现出多彩的模样。
即使人们知道这份多彩意味着枯萎 却也舍不得留恋这短暂的这花花世界。
街道与餐厅 /
街道上 共享单车歪七扭八地散落着。三里屯的商铺换了个遍。曾经喜欢的甜品店变得萧瑟到认不出模样。特意请朋友约了几家没尝试过的餐厅 新朋友老朋友 欢聚一堂 这是熟悉的感觉。北京的餐厅也是蛮好笑的 三星是江浙菜 二星有本帮菜 一星有东北菜。
承味堂
不论信不信米其林指南。其不俗的品牌影响力多少还是会影响我的选择。这是我这次回北京吃到的第二家“新餐厅”。三里屯旁边的机电院儿里的承味堂一直让我觉得是个北方菜。结果竟是本帮菜来的。味道嘛,无功无过,没有什么神来之笔也没有让我觉得不好吃的菜。
不知道是真的厨师功力普遍在下降,还是我真的厌倦了这些“正儿八经”的餐厅。总之,这几年吃到的值得推荐的餐厅一个手能数得出来。
气候与空气 /
天呐 两年后 我也感受到了南方人口中的“北京干死了”。不过 吨吨吨的喝水 让我这个北方人还是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气候。
Peer Pressure /
也就是前天下班回家 瘫在床上 打开电视 看看综艺 随手翻了几个台, peer pressure 就~无孔不入了。坦白说 两年工作下来 越来越怀疑当时的选择 因为的确我不怎么“成功”。但 事情永远都是这样的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得人却(有时)羡慕得很。
母校与骄傲 /
以前特别不能理解老师说的那种 “一看就是播本学生”是个啥意思。现在我终于懂了 那是一种藏不住的骄傲啊。没办法 母校就是我一辈子的高光时刻。按我老师的话说 广院功德一件就是 “给你们这样的孩子 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学校不再开放了 车停在宿舍门口 我和朋友一起从梆子井走到了学校。上学时候的样子没有丝毫复现在脑子里。我只关心能不能进学校。果然 蓝色的告示牌上写着 自2019年 XXXX 起需预约入校。没进学校 但藏不住的秋天从翻新的护栏可以看到。
北京瑰丽 是我单次入住时间最长的酒店之一。2015年的时候 我在这里度过了生日周(就是整整住了一周)。2021年 六年后 来北京出差 有机会再次入住。
Sonia 太懂常旅客了 那小小的一张房卡就藏着说不完的故事。房卡大小缩小一半;色彩鲜明瑰丽;配合每家瑰丽酒店独有的徽章图标 将瑰丽美学集于一身。
北京瑰丽 从房间到公区 软装塞满了空间和缝隙。
可能略显繁复 但又近可能地靠近“宅邸”的概念。
像是当代的深宫大院一般 有点神秘又透露着内敛的雍容。而艺术品的选配 又为宅邸空间增添了不少年轻的新意。
什么风格都不是 只能概括为“瑰丽式审美”。
这种 “瑰丽式审美”甚至可以窥见于房间的抽屉里的信笺 笔记本 宝珠笔。
六年后的再次入住 让人感慨的是 除了客房的饮用水 我竟看不出这家酒店的任何变化 开业之初的瑰丽 客房饮用水提供无限量的玻璃瓶 VOSS。
北京瑰丽像极了北京城 任凭东西南北风 我自岿然不动。她还是那么的骄傲 那么的年轻。
这骄傲 来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来自独树一帜的“小馆儿”餐厅 更来自礼宾司那藏不住的职业自豪感。
对 职业自豪感!这对酒店员工来说 实在太重要了。
那天协助我的女性礼宾司操着一口地道流利的京片子 热情 专业 发自内心地诚恳解答我关于快递的“弱智”问题。发个快递 这种小破事 她能帮你搞出名堂 可见用心。
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还能怎么评价北京柏悦。
客厅要有行李架,不喝气泡水,不喜欢双层被罩,需要一个乳胶枕······ 每一次入住 一套制式化流程呈现在房间里。没有贬义的意思 而是对于这里的一切都太熟悉了。
北京柏悦 是我奢华酒店的启蒙。从第一次入住 整整七年过去了。它早已不再是我入住次数最多的酒店 但仍是我最喜欢的酒店。
我认真的思考过这份情有独钟由何而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彼此太熟悉了。住过上百家奢华酒店后 对于我而言 要的可能不是什么惊喜 而是“吃好睡好”这么简单。
千万别觉得 “吃好睡好”这件事对于住酒店来说很肤浅 很初级。试想 你难忘的入住体验有多少是因为房间很好住?很少吧?不是说公区设计不重要 而是说对于绝大多数旅客甚至很多常旅客来说 “住得舒服” 才是正道。
历经翻修的北京柏悦 少了过往的高冷气质。一点点绿意开始在客房里铺陈开来。对于这样的变化褒贬不一。
两年不见 北京柏悦的套房终于换了戴森的吹风机 而那件日式薄睡衣也不见了踪迹。就是这样 酒店的硬件都会老化 设备都会更迭 布草都会洗损 唯有“服务的艺术”永远会被客人收藏于心。
这些年“稀奇古怪”的酒店越来越多 卯足了劲儿地创造各式各样的噱头 编造着奇奇怪怪但宾客可能毫不关心的品牌故事。
不论是百年传承还是奢华新纪元,酒店的本质是住得舒服,吃得开心。怎么帮客人张罗好一桌子晚饭 是宴请还是欢聚?怎么让客户住得更舒服 是睡左还是睡右?无数的细节都是“服务”这项艺术 永远研究不完的话题。以此 “好服务” 才应该是酒店追求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