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你以为我在造潜艇,其实我在造潜水驱逐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3 18: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劳鱵(zhēn)级潜艇(Balao-class submarine,又译“白鱼”级),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建造、服役数量最多的潜艇型号。120艘“巴劳鱵”级潜艇构成了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她们在太平洋上猎杀潜航,彻底毁灭了日本赖以维持战争的海上交通运输补给线,并亲手将二战中最大的航空母舰送入了海底。


经过长期的探索,以及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海军的“舰队型潜艇”也在不断进化和成熟。截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已经拥有了建造2000吨级的大型远洋潜艇的能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各造船厂纷纷开足马力,为美国海军源源不断地生产新型的“小鲨鱼”级舰队潜艇(Gato-class submarine)。


“小鲨鱼”(又译“猫鲨”)级潜艇,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量产的主力潜艇型号,共建造了77艘


在批量建造服役“小鲨鱼”级潜艇的同时,美国海军也在寻求性能更好的新型舰队潜艇。当时困扰美国海军的一大问题,是潜艇有限的潜航深度。相对于当时可以潜航至200米深度的德国U艇,美国海军的潜艇受限于耐压壳的性能,一般最多只能下潜至75-90米的深度,这不利于美国潜艇躲避日军反潜舰的深水炸弹攻击。

作为“小鲨鱼”级的后继者,“巴劳鱵”级潜艇的一大改进重点,便是采用强度更高的高张力钢(High-Tensile Steel ,简称HTS)制造耐压壳,从而使它的潜航深度进一步降至120米,在一次潜航测试中,“巴劳鱵”级潜艇还一度到达过187米深的海底且平安返回,这背后都表现出了战时的美国在潜艇设计与制造技术、潜艇用特种钢材制造技术上的长足进步。


1943年8月30日,正在美国缅因州朴茨茅斯造船厂内建造的“巴劳鱵”级潜艇“邦”号(USS Bang SS-385)和“领航鱼”号(USS Pilot  fish SS-386)


“巴劳鱵”级潜艇水下排水量2400吨,安装了4台柴油发动机和4台电动机,水面航行功率5400马力,水下航行功率2740马力,水面最高航速38公里/小时,水下最高航速16公里/小时。作为大型远洋潜艇,“巴劳鱵”级拥有20000公里以上的续航距离,在大洋上可以支撑70名官兵持续作战75天。


返港补给的“巴劳鱵”级潜艇,连续2个月以上的战斗巡航对于二战期间的美国潜艇部队官兵来说是家常便饭

 

“巴劳鱵”级潜艇拥有10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前6后4的格局布置,储备鱼雷24枚。早期美国潜艇使用的鱼雷遭遇了诸多故障问题,特别是磁性引信的高故障率让鱼雷往往撞上敌舰后不爆炸,令潜艇部队的官兵们经常“血压拉满”,也使美国海军的潜艇在太平洋战争前期表现不佳。


但“巴劳鱵”级潜艇服役之时,经过改进的Mk.14型鱼雷的可靠性已有大幅提升,为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在战争后期创下辉煌战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前甲板上原先布置了1门102毫米单装舰炮,在后期的改造中更换为127毫米单装炮,同时还配有1门40毫米博福斯单装高炮和1门2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在上浮对付日军没有保护的运输驳船时,这些舰炮火力将发挥很大的作用。甚至有人说从火力级别方面来看,美军的潜艇更像是能潜水的驱逐舰。


“巴劳鱵”级潜艇上安装的127毫米甲板炮

“巴劳鱵”级潜艇陆续开始服役时,美国海军潜艇的战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德国海军的U艇狼群在大西洋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思路,于1942年走马上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指挥官的查尔斯·洛克伍德海军少将,一改美国海军将潜艇只是作为辅助力量、伴随主力舰队作战的定位,认为美国潜艇部队应当更加主动、更加独立,积极学习德国U艇狼群的作战思路,在大洋的深处组成小分队猎杀潜航,主动攻击日本的战舰和运输船。

 

查尔斯·洛克伍德海军少将(Charles A. Lockwood,1890-1967),时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在他的指挥下,美军潜艇部队重点攻击日军往返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令日军战争资源的运输通道被彻底断绝


截至1943年底,美国潜艇部队已经取得了总计150万吨的日本商船击沉战果,而到了1944年7-8月,美国海军的潜艇以马里亚纳群岛作为基地,对从东南亚到日本本土之间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进行了实质性的封锁,累计击沉超过500万吨的运输船。日军无法将油料和其他战争资源运回本土,军舰、飞机和坦克都没有了油料,最终滑向战败的深渊。


从美军潜艇的潜望镜中观察正在下沉的日军运输船


1944年11月28日晚上20时48分,正在东京湾外游弋的“巴劳鱵”级潜艇“射水鱼”号(USS Archerfish SS-311),发现3艘日军驱逐舰正在护卫一艘超大型的不明舰船在东京湾内航行。在艇长约瑟夫·恩莱特的指挥下,“射水鱼”号对这艘巨舰进行了跟踪,最后在29日凌晨3时左右对着这艘巨舰射出了6枚鱼雷,其中4枚成功命中。在以“雪风”为首的护航驱逐舰的驱赶下,“射水鱼”号很快逃走,而恩莱特艇长和他的艇员们直到战后才得知,当天晚上自己击沉的,是二战中建造过的最大吨位的航母:由“大和”级战列舰3号舰的舰体改造而来的“信浓”号航母。


“射水鱼”号潜艇与被她击沉的“信浓”号航母,“信浓”号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被潜艇击沉的最大吨位的航母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通过研究俘获的德国XXI型潜艇,发现潜艇技术已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气管装置的采用、更高的水下航速、更大容量的电池舱......德国潜艇在技术上的诸多进步,再加上考虑到苏联同样缴获了XXI型潜艇,让美国海军在战后开始了名为“大型水下动力推进动力计划”(GUPPY)的潜艇升级工程,为包括“巴劳鱵”级在内的诸多二战时期生产的潜艇进行升级改造。


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对潜艇的艇身进行了流线型的外观“整形”,以及为潜艇加装通气管装置,并将通气管与潜望镜、雷达桅杆等设施整合进加高后的一体化大型舰桥内。

经过“GUPPY”计划升级后的“巴劳鱵”级潜艇,可见其舰桥加高了一截,用于容纳通气管、雷达桅杆等设备。这也是游戏中巴劳鱵的建模来源



经过升级的“巴劳鱵”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在冷战初期至中期的主力常规潜艇,一直服役到20世纪60-70年代,如今依然有8艘“巴劳鱵”级潜艇存留下来,作为博物馆舰接受后人的致敬。


停泊在旧金山海事博物馆的“巴劳鱵”级潜艇“平鱼”号(USS Pampanito SS-3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